钟杰老师在《一线教师如何成长》一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当初从四川到云南任教前夕的各种担忧,担心“被城里人轻视”,担心“遭学生蔑视”,担心“被同事鄙视”。这种对未知的担忧,我深有同感。
五年前,我从乡下学校选调到了县直学校。同样也经历了各种担忧,尤其是开学前的几天,我的忧虑愈发强烈。那时候我在乡下学校工作了十年,为了让孩子到县城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和先生便参加了选调考试,顺利分到一个县直学校。
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对未知的担忧,反正我是真的很忧虑。自己一直在乡下学校,一下子要去县直学校,担心自己适应不了。首先,我那时在乡下学生只有三十几个,县直学校却是六十多人的大班额。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能管好三十多个人,可是,六十多个人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啊。
其次,我担心自己常年在乡下学校,视野封闭,水平有限,怕自己无法胜任县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实,那时候我在乡下也工作十年了,多多少少也积累了一点工作经验。由于自己的勤奋,加上学校的支持,我一定取得了一些成绩。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带班上,都收到了许多好评。可以说,那时的我在乡下学校,还是挺自信的。
可是突然要到县直学校,我的自信早已荡然无存。我那些教学经验和带班理念,到了县直学校还行得吗?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环境,我那些方法,还管用吗?我的做法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吗?学生会不会不买我的账?
虽然我在乡下的教学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大校口,县直学校高手如云,我一个从乡下来的土包子,会不会输得一塌糊涂?我那时候真觉得县直的老师都很厉害,看起来就是很厉害的样子。而我呢?犹如一棵长在花园里的小草,总是感到自惭形秽。
成绩真的是我最担心的一点,如果教不出成绩,如何在新单位立足?在成绩出来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一前在乡下的那一套到底对不对,真的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真实的担忧,就是自己常年在乡下,在农村,没有好看的衣服。看着县直老师光鲜亮丽的模样,我心生羡慕。如今,我也要成为县直老师的一份子,可是我没有好看的衣服,在她们中间会不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得买衣服,不能显得太土。
虽然五年后的今天,我也没有变得很洋气。我依然是那个朴素的自己,但是,我比之前自信、从容了许多。因为,我拥有了更多比衣服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认可,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欣赏。这些不是更重要、更长久、更有信服力的认可吗?
经过五年的努力,如今的我已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我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正如钟杰老师所说“不论起点如何,不论身在何方,只要你愿意成长,你就一定能够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从来到县直学校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要从零开始。我过去十年取得的成绩,在新学校无人知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带班能力如何?我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关于我的一切,我都要一点点呈现出来。我只有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我就像一个小白,在新单位从头开始。当时就是一个归零的心态。正是那些对未知的担忧,才让我一直保持谦逊的心态,不断努力,才取得了后来的成绩。
其实,在乡下呆的十年,我也没有放弃读书和写作,更没有放弃对教学的追求。来到县直学校的五年,我成长的渴望更加强烈,因为我害怕不学习会被淘汰。即便不是被自己的学校淘汰,也会被时代的变革淘汰。所以,我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无论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我总是很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我就是要保持一个持续成长的状态,生机勃勃地活着。
除了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我还会不停思考,琢磨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带班理念。白天尽职尽责工作,夜深人静时在台灯下敲击键盘梳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我要过一种完整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总之,我没有放弃自我成长,这既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我不能辜负学生,更不能辜负自己。我要过一种有质感的人生。
现在的我,工作已十五年,应该是比之前有经验了,处理学生问题时也有一点点所谓的智慧了。但是我更多的并不是考虑技巧,而是会更关注“人”的存在。我觉得教育就是要面对一个个真实的人,看见学生内在的需求,然后竭尽所能帮助他们。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说前几年我还在追求所谓的“术”,那么这两年我真在慢慢向“道”靠近。我在努力理解生命的复杂与深刻,谨慎对待每一个鲜活的人,努力看见每一个学生。我知道我虽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老师,但是我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甚至生命状态。所以,我必须慎之又慎。不敢大意,也不能大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马虎。
如今的我虽然没有高深的教育理念,没有精湛的教育策略,但是我正努力修炼一颗悲悯的心。我要努力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理解教育的意义。既看到它的艰难,也看见它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