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康熙帝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那么多感情,以为废掉太子就可以缓和诸位皇子之间矛盾。可惜的是,康熙帝太天真了。因为这些皇子们已经成长起来了,不太好管理了。诸位皇子为了争夺储位斗争更加激烈。太子之位成为了诸皇子角逐的目标。
皇八子为人干练,有德有才,交际非常广。从小就是由皇长子的母亲惠妃抚养长大,与皇长子关系很好。皇长子找人诅咒胤礽发疯,甚至直接向康熙帝建议立皇八子为太子,如果想处死废太子他愿意负责处置。康熙帝不但是一个皇帝,他也是一个父亲。听到这样的言论,直接勃然大怒,将皇长子关押起来,把皇八子革爵关押,附和皇八子的大臣或被革职或被处死。
康熙帝看到废皇太子后诸皇子争夺储位斗争更加激烈,为了根绝储位之争,在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释放了皇八子并恢复了他的爵位。诸皇子也都明白,既然皇太子能够废掉一次,也能够被再次废掉。所以,皇太子党与皇八子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当大臣们喝着啤酒唱着歌,在注视着皇太子和皇八子之间的身上时候。老六皇四子胤禛在悄悄崛起。胤禛很有心计,为人谨慎、做事不露声色。他对皇太子党和皇八子既不依附,也不反对,他还经常在康熙面前讲太子的好话,对康熙帝也非常孝顺。
康熙帝生病时候,他服侍康熙帝吃药治疗。在处理兄弟关系方面,他的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康熙帝交给他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地办好,令康熙非常满意,也赢得了很多大臣的好感。你说这怎么比?一个孝顺听话办事勤快,一个天天斗来斗去,作为亲兄弟恨不得整死你。你说这当爹的会怎么想?这印象分是不是杠杠的?
康熙帝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12年,无可奈何的康熙决定再次废除掉依旧嚣张的皇太子,幽禁在咸安宫,对其党羽严厉惩罚。我怎么一直感觉康熙一直是把皇太子当成了挡箭牌呢?这个时候势力上升最快的是皇四子同母胞弟胤褪。康熙五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18年,皇十四子被封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康熙也特别喜欢他,当时被公认为太子人选。
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十一月,康熙突然生病,结果次日就病逝了。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的舅舅隆科多宣布遗诏,皇位继承人不是胤禵而是胤禛。众人议论纷纷,认为皇四子与隆科多串通一气,毒杀了康熙帝。
其实,在清朝篡改遗诏是不现实的,当时书写是满汉两文全写的,你说让汉文改写也不现实,因为当时都是用的繁体字,你说怎么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