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4月份进出口数据,出来了。
今年前4个月,国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
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
单看4月份,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哪怕是关税加码的4月份,外贸数据还是增长的,且增幅还远高于市场预测。
要说关税对咱们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对美出口额下降了。
4月对美出口降幅为21%,而前值为9.1%,一增一减间,落差不可谓不大。
但卖给鹰酱的少了,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整体还增加了8.1%,是谁补位?是谁代替了老美?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可以找到答案。
4月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0.8%。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8.3%。
对日本出口同比增长7.8%。
对拉美出口同比增长17.3%。
要说有没有负增长的,也有,那就是对俄出口同比减少2.7%。
目前我们第一大外贸伙伴为东盟,第二为欧盟,第三才是美国。通过市场分化,东大对美的出口份额已经降到10.2%,而非美市场已经上升到近90%,对美市场不小,但也没有想的那般致命。
还是那句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单一路径依赖的风险太大,如果只是靠一个客户吃饭,可能一时无虞,然而一旦对方想要掀桌子,就太被动了,一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吃不消。
好在仰人鼻息向来不是我们的风格,如果只求当下的安稳,当初就不会费力折腾一带一路了。恰恰是当初智囊团走一步看十步,通过提早布局给了如今谈判的底气。
之前是没办法,一穷二白,需要西边的美元和技术,但现在除了少数尖端科技,在技术这块能卡脖子已经很少了,掣肘少了,才能进退自如,东大完全可以拥抱多元化市场。
像4月份,国内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已经超过6成,出口增速比较快的集成电路、船舶、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同比增速都在20%以上。老美这波无差别攻击的关税大棒,很有可能被咱们吃掉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这波毛衣战,相对而言,反而可能对我们的影响比较小,对老美的影响比较大。
这不,川宝迟迟没接到东大电话,5月12日两方第一波谈判就取得重大进展,关税双双回到4月初的原点。当然这只是90天豁免期,最终如何还要看后面的谈判。
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能尽快出来长期且稳定的方案是最好的。正册的反复,很容易让下面的供应链在生产计划、投资布局上无所适从,做生意,还是希望有个稳定的营商环境,最好有个比较确定的预期。
其实有好的产品也不愁卖,反而是以前卖得太便宜,自己人省吃俭用,卷天卷地累得不行,反而得不到好。
前段时间,上面还发了个文,说要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单从物价来说,国内有些工业品是真便宜,两三块一个的手机壳、钢化膜,各种9.9包邮的套装物件,算上包装费、快递费、平台抽成费,真怀疑能否赚到钱。
产能过剩时,大家都在拼谁的价格更低,谁能省更多的成本,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价格确实便宜,但卷来卷去,不管是卖家、厂家、供应商、还是工人,到手的钱都降了,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连降三年,大家都不赚钱。
自己人都受不了这样的低价倾销,何况是人工成本高的老美,别人绷不住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便宜就成了原罪,人家完全可以通过加税变相替咱们抬价。
因此哪怕咱们工人机器都踩冒烟了,卷出性价比高的商品,反倒讨不得好。便宜了别人,内卷了自己,何苦呢?
那就只能求仁得仁,适当提价呗,让商品回归合理定价,也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