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Lydia死了,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这就是故事的开头,简洁而且直接。他们是谁呢?黑眼睛黄皮肤的父亲,蓝眼睛白皮肤的母亲,黑眼睛的哥哥和妹妹。Lydia是蓝眼睛白皮肤黑头发,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的母亲希望她成为独立优秀的女医生,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她的父亲希望她善于交朋友,能够得到被环境所认可。她的父母想让她做的,都是他们自己没做成的。为了让这个家完整,她卑微地讨好父母,把自己藏在了最深处。
父亲James,优秀的哈佛男人,有着无法融入环境的与众不同。当他发现儿子在游泳馆受到欺辱时,他想到曾经的自己沉默了,没有给儿子一点安慰。当他参加完女儿葬礼,家里在沉闷的气氛中时,他逃离到另一女人的怀抱。他爱他的妻子,爱的是那份普通,而且他自卑地怕妻子嫁给他后悔。
母亲Marilyne,努力摆脱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期待,却偶然发现一不小心成了母亲期待的样子。于是,她逃离了家,八年后重拾学业,九个星期后因为发现怀孕放弃。她唯一的抗争就是不再好好做饭。她最后一次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失败了,于是尽全力培养自己的女儿,希望她成为自己没能成为的样子。
哥哥Nath,从没得到父母的关注,迫切地想要逃离家。在母亲逃离家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情绪的出口,那就是浩瀚的宇宙。那也是他想逃去的地方。可是他不知道,他的妹妹把他当成依赖。在他得以逃离重新开始的时候,他的妹妹失去了一切。
妹妹Hanna,默默地关注着每一个人,小心翼翼地读懂每个人没有说出的话,所以她知道一切。从出生就破坏母亲梦想的孩子,没有得到母亲的爱。父亲也因为她太有自己的影子而忽略她的存在。哥哥和姐姐都在自己的泥潭中挣扎,谁也没有关注到这个妹妹。
我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这句话里不知隐藏了多少心酸。我隐约记得我曾经想过离家出走,不记得是为什么。但是未遂,因为我太怂,因为我在大街上游荡了两圈,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儿。偷偷回了家,不知道有没有被发现。在我的青春期,也曾经敏感。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是不愿意回家的,因为觉得家里没有我的位置。我记得每次考试完我都说考得不好,我怕提高了他们的期待,怕他们的期待落空。我记得我省吃俭用,不敢要生活费,因为他们说挣钱多么多么辛苦。我记得我偷看我爸的日记,看到他作的诗,看到他描述喜欢的人。
其实也不是没有幸福的时候。一家人吵吵闹闹做一件事的时候,我才觉得是一家人。只是那样的时候太少,现在留下的只有每年贴春联的时候。以后或者连这样的时候都没有了。我从没有说出过爱,我妹说过爱但我不觉得真心,我弟不屑于说出爱,我的爸妈不说爱。我们之间的告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