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打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灭的根本原因

【读书打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灭的根本原因

作者: 张为_身心共治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00:00 被阅读0次

【读书打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灭的根本原因

《阿房宫赋》中总结出六国与秦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的句子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大意是: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秦的过失是什么?

《过秦论》一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

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 因此,“仁义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势异也”是结果。 这句话是从反面总结出历史教训,来劝谏西汉统治者,

如果从正面讲,秦要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得施行仁义政策。 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是: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这就是说:不可失掉民心,过分迷信武力。

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归纳为两字“暴政”(残暴)。

1,苛政,社会矛盾产生:

秦朝的暴政主要剥夺的是农民的利益,严苛的政治制度促使民众产生反抗心理,最终产生了陈胜吴广起义。

秦统一后,百姓渴望社会安宁。秦朝统治者却忘乎所以,十余年间,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丁男不足,就征发女子承担转输的苦役。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

统治者秦始皇以及胡亥的残暴。秦始皇本人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在当时统治了天下后就对百姓横征暴敛,并创立了许多严刑酷法来惩治他看不顺眼的人。他继续推崇商鞅精神,实行法治,当然这也是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1种措施。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他焚书坑儒,反对儒家的礼仪儒雅精神,主张以武力治理国家,致使当时人人道路以目。再有胡亥,更是残暴到了极点,从而引发了秦末的农民起义。

社会矛盾激化:秦朝统治者是大一统的胜利者,在长期群雄角逐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

2,政治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废弃了沿用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形成,却严重侵害了“贵族利益”。灭掉秦朝的主力军项羽就是楚国贵族。

然而这种郡县制首先侵犯的就是那些前诸侯贵族的利益,当时典型的代表就是一项羽。项羽是前楚国的贵族后裔,

当秦王朝建立之后,这些贵族的后裔们就无时无刻不想着扳倒秦始皇,所以在秦末,这批人加入到反秦的斗争中,这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一项羽领导的军队。这些人的反抗明显眼光要更长远,他们有1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有自己的口号和思想,其队伍也逐渐强大,严重威胁到秦朝的统治。

无司法独立逼得高官反

商鞅变法如此成功,最后却被五马分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种畸形的专制制度。法家开创的这种绝对的专制,将丞相活生生地变成了君主身边的猎物。从秦开始,“伴君”真的开始有了“伴虎”的味道。没有司法独立,以严刑峻法来让高官们人人自危,在皇权之下恐惧颤抖——这种由上而下散发的威权与恐惧,最终从“沙丘之变”开始,将秦王朝1步步地推进了覆灭的深渊。

沉重的赋税与徭役,成了压在百姓头上的“两座大山”

大秦之所以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根本原因在于,百姓活不下去了,而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大秦帝国过于沉重的赋税与徭役。

国家想要正常运行,就必须要收税。在商周时期,税率为十分之一,但秦帝国的赋税是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你产出的粮食每年都必须要刨除三分之二给国家。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生产效率不高的时代,三分之二的赋税,意味着一家人即便每天勒紧裤腰带都吃不饱。到了秦二世时期,国家大工程有增无减,徭役也越来越重,原来的减负政策被束之高阁。据统计,在二世时期,秦国一年要征700万徭役,而当时,整个秦国才不过2000万人,男性有1000万左右,多达700万的男人都在给国家干活,再加上赋税丝毫不减,百姓吃饱、活好便成了一种奢望。

3,统一后的安抚政策不好

秦朝是把6个国家灭掉形成的1个国家,但是这些被灭掉的国家并不甘心被灭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安抚六国的策略上做的不好,这些六国余孽天天想着怎么样复国,给秦朝造成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利益分配不均。在灭六国以后,秦王并没有给予原来六国的贵族与遗臣恰当的待遇,而是简单粗暴地直接将其政治、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完全剥夺。但是,这些贵族遗臣又并非全都是窝囊废,其中还有很多具有号召力与真才实学的人,比如项梁、项羽两叔侄,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等。要知道,这些人虽然输光了台面上的所有筹码,却依然有本钱,自然不会甘于做平民。

再者,战国时期存在着大量的“游士”——秦灭六国以前,这些游士可以来往于各国之间,游说诸侯谋得一官半职。做得出色的人甚至可以官居卿相、裂土封侯。但是,在大秦帝国建立以后,游士发达的这条路便被封堵了。不管是苏秦、张仪那种给奶便是娘的“反复小人”,还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那样的正人君子,都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他们只能向秦臣服,以谋出路。

4、统治阶级内部:

秦始皇死后,少子胡亥受亲信赵高的唆使,伙同城乡里斯,篡改遗诏,夺取妄为,是为秦二世。秦二世继位后,各地的反抗起义已风起云涌,然而统治者仍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秦始皇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未曾在第一时间完成角色转换,而他那个篡权上位的儿子胡亥更没有完成。

秦王朝,西周末年,秦国兴起,缪公之后,至始皇统一天下,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年,自秦始皇15年的时间,秦王朝被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打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秦灭的根本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gmb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