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资料的指尖突然顿住,目光落在表格里对不上的数字上——这份资料已完成大半,监理的印章鲜红清晰,只差甲方盖章就能归档。
可那处明显的纰漏像根细刺,扎得我坐立难安:不改,是对工作的敷衍,万一后续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改,就要重新找监理和甲方沟通,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做事毛躁、反反复复?
“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点事都办不好”的质疑声,仿佛已经在耳边响起。
纠结像张密网,把我困在原地。烦躁感从胸口蔓延开来,手里的鼠标点错了好几个文件,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我下意识想逃避,打开淘宝漫无目的地刷着页面,可心里的焦虑丝毫没减——原来逃避从来不是办法,只会让情绪在暗处越积越多。
直到我停下手指,试着和自己对话:“你到底在怕什么?”
我把混乱的感受敲成文字发给七姑娘,她的回复一针见血:“怕浪费别人的成果,怕得罪人,是不是一个感受?”
原来我不是纠结改不改资料,而是在害怕得罪人,害怕被批评,害怕自己在别人眼里不够靠谱。
她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藏在纠结背后的恐惧。
是啊,我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把自己的价值绑在别人的看法里,仿佛只要有人皱一下眉,我就会立刻否定自己。
恍惚间,我看到了那个六七岁的小女孩:
她又因为一点小事被责骂,低着头蹲在走廊上,手里拿着小枝条在地上漫无目的的乱画着,不敢抬头看任何人。
她觉得自己很没用,觉得自己的存在只会给家人丢脸,只能用沉默把自己包裹起来,像只受惊的小兽,靠着“隔离”保护自己。
这么多年过去,她一直躲在我心里的某个角落,每当遇到批评和质疑,就会悄悄跑出来,带着当年的恐惧,让我再次陷入自我怀疑。
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忽略她。我在心里轻轻走到她身边,蹲下来,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直到她慢慢抬起头,眼里还含着泪,我伸手把她抱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在她耳边说:
“别害怕,我在这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会永远爱你,你一点都不差,你值得被好好对待。”
我牵着她的手,把她从那个阴暗的角落里带出来,带她走进我现在的生活,这里有我爱的孩子,还有已经长大、能保护她的我。我把她当成我的孩子一样好好的爱她,陪伴她。
当我在心里完成这场与自己的对话,胸口的烦躁突然消失了,身体变得松弛下来,连呼吸都顺畅了。
原来,与害怕和谐相处的方式,从来不是强迫自己“别害怕”,而是看见那份害怕背后的自己,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小孩。
当我们愿意停下脚步,陪着心里的小孩慢慢走出来,恐惧就会像被阳光照到的雾气,渐渐消散。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不会再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知道,不管外界如何,我心里永远有一个人,会坚定地爱着我、支持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