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文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恋爱方式极为简单,他们不去逛街,也不游山玩水,只是共处一室,相对而坐,大谈文艺。胡兰成当时还在南京办事,平时就住在那里,但每个月都要回上海住上八九天。张爱玲每见到他,便大欢喜,也就忘了自己的矜持,从少言寡语变得健谈起来。从人生感悟到艺术、戏文、生活琐事,无所不谈。张爱玲精通英文,对现代西洋文学颇有涉猎,对萧伯纳、劳伦斯等人的作品非常熟悉,经常讲给胡兰成听,还同他一起看西洋画册、听音乐,并且肆意评说。胡兰成以为张爱玲外国文艺比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肯定要逊于他。但不料张爱玲心细如发,且记忆力极好,很多中国古典文学里面的传神字句,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且随口道出,如数家珍。她说《金瓶梅》里描写孟玉楼“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里,“淹然”写得极好;《水浒》里对九天玄女有“天然妙目,正大仙容”的描写……两人读古诗19首,张爱玲看见里面的句子“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当即就惊讶道:“真是贞洁,这是妓女啊。”读《子夜歌》里“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张爱玲便感叹道:“这端然二字真好,而她亦真是爱他!”
种种评语,让胡兰成大为叹服,自己读了几十年古书,却不解其中妙处,真是枉读诗书了。张爱玲真天才也!
事实上,若论学识,胡兰成并不逊色于张爱玲。而之所以没有这等奇妙的发现,主要在于性情。张爱玲非天才也,乃真性情人也。
更让胡兰成吃惊的是张爱玲对于各类名家的评判,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不顾忌其名声成就。比如贝多芬的音乐,张爱玲不喜欢,便直言不好。而胡兰成就不敢这样说,他觉得既然贝多芬被尊为乐圣,肯定是好的,自己听不懂就是自己水平低。所以他就会坚持听下去,一定要听出个道道来,以证明自己是个文化人。张爱玲就比他洒脱得多。并且张爱玲不仅说贝多芬不好,连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她都觉得不好,而且说的时候理直气壮的。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文学名著进入中国,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雨果等人的名头盖过了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等人,而受到新时代文艺青年的追捧。胡兰成一向不敢对此表示异议,此时受了张爱玲的感染,也学了一点百无禁忌的精神,就大着胆子说,《西游记》《红楼梦》比《战争与和平》或《浮士德》要好,他自以为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张爱玲看他那副夸张的神态,撇撇嘴,云淡风轻地说,何必大惊小怪?当然是《红楼梦》《西游记》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