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业,这对老师和家长来说,那是天经地义的,学生不做作业怎么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呢?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的作业多得做不完,似乎这样一来孩子的成绩就会往上升。发明家庭作业的是一位名叫Roberto Nevilis(中文名:罗伯特·纳维利斯)的意大利教师,他在1905年首次将家庭作业作为一种惩罚安排给学生。后来,家庭作业在全球流传开来,世界各地老师都纷纷效仿他,开始给学生们布置家庭作业。从全世界的排名来看,中国孩子家庭作业时长2.82小时,已达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无奈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孩子的脸上已看不到一点快乐的笑容,这是中国孩子的通病。这几年,学校拼命减负,而家长在给孩子拼命增负,孩子回到家里没有作业,那怎么行呢?一定要让他忙起来,这是很多家长的普遍心理。
那么,学校要不要留家庭作业?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国家推行双减政策以来,明确规定1-2年级的学生不留家庭作业,3-6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魏智渊老师认为,老师在留家庭作业时要特别注意:1、如果孩子学习跟不上或没有解决当天的问题,那么家庭作业是一次补充学习和重新学习的机会,但这应该由教师来考虑并作出安排。2、孩子应该学习,孩子也会喜欢学习,如果可能应该鼓励孩子在家学习,但在家学习应该是拓展性和加深性的,不应该是对学校学习内容的机械重复,例如阅读、写作、科学、手工、艺术的都可以是在家学习的内容,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怎么布置家庭作业,这是一门学问,不过这应该是老师们需要修炼的。
老师布置作业要去研究,而不是胡乱地布置一些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起不到真正巩固的作业。一部分老师布置作业还是停留在抄抄写写的层面上,有些老师作业布置好几种,但没有一样是能激发思考的,这些都是无效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孩子身心疲惫,产生学习厌倦感。
谁是学的主体?孩子。谁是教的主体?教师。那么,关家长什么事呢?我们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家承担了老师的责任,孩子刚读幼儿园,就拼命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有一个家长说,孩子报了奥数班,为了陪他学习,我自己也跟他一起学,考试的时候孩子考了95分,我考了105分。家长为了能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也在拼命地学习。这种恶性循环让教育进入了内卷。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机械地给孩子强行灌输各种知识,将学习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孩子在不喜欢或者没兴趣的条件下被迫学习知识。这种情况下,孩子原本的创造力被强行灌输的知识所取代,可以说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孩子在学习中可能记住了大量的公式,但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理解得不够深刻,从而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就使孩子们缺乏创新思维,只会以固有的经验去解决相似的问题。这不利于孩子在未来从多角度灵活地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魏老师说:孩子要经历两类学习:一是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二是对学习本身进行学习,形成所谓的学习力。前者填鸭可能还有点效果,后者则必须让孩子去经历,在不断的犯错中,与成人的互动中发展自主性,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主要以他律为主,如果回到家里,还需要学习的话,那么,这就要发展孩子的学习力了。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发展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家长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们一定要认准自己的角色,不要主次不分,看似在关心孩子,实则是在毁孩子的前程。家长的任务是资源提供者、环境创造者和支持者,要留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自我管理者,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