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总是有人问我:宝宝多大需要换成鸭嘴杯?吸管杯?是不是宝宝用奶嘴会变丑?
说起这件事我可能还真有发言权,因为齐齐四岁了依然用奶瓶喝奶。在这期间我买了很多吸管杯、重力球杯等等,但无论怎样劝说,到了晚上都要用他那心爱的奶瓶。于是,更换奶瓶的计划就这样拖延到了他四岁。
(四岁的小七,叼着安抚奶嘴上街)
这个期间我和很多妈妈一样非常焦虑,怕他龋齿,怕他变成奶瓶嘴,怕他牙齿会上下不齐,越是了解危害越是后怕。但还好,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且就在前两天他成功的换掉了奶嘴。
错不在奶瓶,在习惯
仔细想来这些危害还是挺可笑的,比如说“宝宝用奶瓶会引起龋齿”。
这句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奶粉中含有大量的乳糖以维持宝宝正常的能量供应,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必然会导致龋齿,所以说奶嘴导致龋齿是不严谨的。这也让很多推销产品的人拿来照搬宣传。
例如可替换的鸭嘴奶嘴,很多人宣传是避免五官变形。但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构造就会发现,虽然外观看起来是一根管子,但是出水口被包在了里面,做成了十字口,这不就是一个内包的奶嘴吗?比起奶嘴来,它的好处应该说宝宝可以坐着喝奶了。
其次说牙齿不齐。由于吸奶的动作会使得上颚长时间被挤压,从而导致牙齿变形。这种情况是有个前提条件的,比如是否长时间含着奶嘴,甚至入睡?
以上两种危害,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奶瓶和奶嘴(果真如此那么安抚奶嘴可以从世界上消失了),而是喝奶时和喝奶后的不良习惯。所以妈妈们别浪费银子,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掉习惯最重要。
宝宝就是不换奶瓶时,我们怎么避免可能的危害?
1、喝完奶后刷牙洗脸;
2、正常一天喝一次奶,有要求时增加次数。
喝完奶再刷牙能预防龋齿,同时不会养成含着奶嘴入睡的恶习。一天一次奶可以保证日常三餐的饭量,有时候喝一杯不够那就再来一杯。毕竟比起补钙的营养品,奶制品的含钙量是最高的,有时比营养品的还要高。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告诉大家奶嘴奶瓶是否能用很久,而是希望通过齐齐这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大家:可怕的不是物品,而是习惯。
如果物品可以养成好习惯,就要让物品提前介入,如果不行那么就人为干预习惯。与其从物品上找问题,不如想办法从习惯上找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