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神秘。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神奇与美好,让他们远离平庸,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我们的责任是铺平一条通往精彩的人生通道,成就更多孩子的美好未来。而这条通道就是阅读,让书香浸润我们的校园,让阅读点亮孩子们的人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选择恰当读物,培养阅读兴趣。现在中学生阅读有一个误区,就是考什么就读什么,不考的不让学生读,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比如七年级课本上的第一个名著导读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并不好懂,多数孩子不喜欢读,如果强迫他阅读,那就会把阅读变成跟写其它任何作业一样的一种课业负担,甚至遏制了他的阅读兴趣。如果先推荐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刘慈欣的《三体》,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会如饥似渴地读,津津有味地分享,收获也就不言而喻。
二、保证阅读时间,养成阅读习惯。任何一种有意义的事情,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变成一种习惯,阅读也不例外。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校每天中午饭后全校所有班级均安排半小时的午读课,每周日和周三各安排一节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具体负责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师生每天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师生共同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只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才能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才能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要求每学期教师必须与学生共读两本书,不但要一起阅读,还要一起分享精彩片段、阅读感悟、读书心得,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感悟能力。
四、组织多种活动,展示阅读成果。为了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除了各班各年级自主举行的读书活动之外,我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性的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推介会、读书沙龙、经典诵读比赛等,每学期都评选“书香班级”,每班评选“阅读我最棒”优胜小组和“小书迷”,并给予表彰奖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将通过阅读源源不断地注入思想和精神的活水,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师生斗志昂扬,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