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起家乡,就会想起学校的那口古钟。悠扬清脆的声音会在耳际萦绕,思绪会回到听钟声上下课的六七十年代。
“苏店村三里长,村中坐着昭泽王”。苏店学校是昭泽王庙的旧址,庙的大殿是村子的地标建筑。钟,挂在殿脊东端,是铜铸的,里面悬着一个铜球,铜球上拴一根长绳,拖至地面,拉绳钟响,声音清脆悠扬悦耳动听,方圆五里内都能听到。
钟,或许是古庙留下来的或许是专为学校铸造的无从考究。钟声,是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按不同节凑响的,铛!铛!铛!…… 铛!铛!铛!……三声三声地响是预备,铛!…铛!…一声一声是上课,铛!铛!……铛!铛!…… 两声两声地响是下课,另外还有起床、放学等不同的节奏。
因为声音传的远,不但在三里长的村庄内能听到,离村三里之外的田间地头甚至邻村的居民也能听到。因此,这钟声就成了全村居民的作息信号。从第一声悠扬破晓,到晚自习放学,每天会听到十多次不同节奏的钟声。拂晓,起床钟声响起后,就会看到大街小巷里的袅袅炊烟和牵手学上的儿童;然后能听到生产队长的吆喝,继而是男女社员带着各种生产工具出工的队伍;上午,在树荫下带孙子做针线的奶奶们会相互招呼:钟响过三遍了,回家做饭吧;晚上,爷爷会招呼孙子:最后一遍钟声响过了,睡觉吧。
上大学后离开了家乡,虽然没有了钟声的陪伴,但常常会想起踩着钟声欢歌笑语一起上学的发小;会想起踩着钟声走进课堂的老师;会想起踩着钟声在农田里耕作的父老乡亲……。
故土远离数十年/钟声常在耳际环/今闻乡友集画篇/顿感钟声沁心田。
2020年12月于羊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