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太多的好商品,玲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也大大刺激了年青人的消费欲望,加上各大商家造势的各种活动,我们的钱袋就是有被掏空的感觉,一到还信用卡的时间就开始犯愁。为什么的那么多借贷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特别是像个人对个人的这种轻便借贷方式。
钱,利用钱,成为我们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过借别人钱或被别人借钱的经历。
那么,他借你的钱,他还了吗?
记得十年前,自己20岁,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500元,一朋友打来电话,说是有困难交不起房租了,要借200元,我答应了,那时并没有手机银行或微信这样方便,骑车子得到ATM机去转账,输入对方的卡号,核对好姓名,就这样过去了。
过了大约三个月时间吧,朋友又打来电话,我一猜是不是要还我钱了啊,还停高兴呢,对方开口说他那里还是困难,还要再借200元,说是等缓一缓再还,我当时也觉得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啊,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也不好意思张口吧,我又骑着车子去银行给他转了200元过去。
那时,自己手头也不宽裕,工资低还得租房子,吃饭、应付交通等费用。
那一年春节回家,我和这位朋友是见了面的,但他一字不提借钱的事,还是像以前聊我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没事就去找朋友打打麻将,我也不好意思开口去问,觉得他心里肯定有数,还钱应该就是早晚的事。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期间也在网上偶你聊一聊,一天他的电话又响了,接之前虽然没想过他要还钱可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还是要找我借钱,说是一个朋友要结婚,手头实在没钱了,要借500元,这一次我拒绝了,那时我的心情感觉比我向别人借钱还忐忑,我拒绝一个朋友是否应该?是否因为我没有借钱给他而让他觉得我不够意思呢?
之后的很多年,我们还是保持了偶尔的联系,都买了房子,成了家,有了孩子,我们的月薪也早已不是当年的500元,可他却从来没有提过要还那400元钱,一个当时小伙子近一个月的工资。

大约在八年前的时候,一个比我年青几岁亲戚给我打电话,想借一些钱,他要做些小生意,我当时手头也比较紧,就给了他1000元,时间还是这样在漫漫的流逝,这么多年,我们见过面,打过电话,却绝口不再提还钱的事。
记得电视剧《奋斗》中有一个片段,向楠拿出一个记账本找华子要钱,上面记录了华子多年之中向向楠借过的各种小钱,华子生气的开口说:“你够哥们,这些小钱你都记在小本子上了啊”,向楠开品反驳到:“你才够哥们呢,这些小钱都不还。”
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欢欠别人钱的人,只要有钱总会第一时间还上,即使没有,我也表示歉意,告知对方明确的期限,否则就感觉自己要比别人低一头样,各种不自在。
我不知道那些借钱不还,而且还一如既往拿你当朋友的人是什么心态。只知道,有些人,开口问你借钱,就像他开口要买一瓶水一样简单。
有一位校友,我们只能算是点头之交,从学校离开后有十年之久未曾见面,突然一天他来了一个电话:“我这边做生意要进货,需要20万,你看你那边能否帮忙一下。” 他说这句话时,并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开门见山,而且语速适中平稳,就像一位医生一天要看很多病号一样,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在里面。
不是我们太小气,一直记得你借过我们的钱,而是当下次你被拒绝时,应该想到被拒绝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