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作者: MarcoH | 来源:发表于2016-08-11 23:05 被阅读941次
思君欲老,一榻尘生谁与扫
相对于罗汉床来说,更喜欢榻的坦坦荡荡,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襟,岂是加了屏风仿制别人背后偷袭的心虚可以想见的。——谭向东
  • 一榻清风

榻,狭窄而较长的床,多为待客所用。——《说文》

榻,一般较窄,除个别宽者外,匠师们或称之曰“独睡”,意思是只宜供一人睡卧。本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器具,逐渐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

榻的主要功能是待客所用,因此它的使用不及“床”那样位置固定。古人娱乐活动,书斋亭榭中均可见到。

十八学士图

乾隆钦点的四库全书总裁曹秀先先生作过一副关于榻的对联

一榻清风书叶舞 半窗明月墨花香

据称,这幅对联,是在江西吉安市郊的一村民家中发现的木底青花瓷上用行书写就的。不管真假,凝练优美的文字使文人的诗情画意高雅格调跃然纸上。

  • 悬榻留宾

下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与“榻”相关的词语。生活中会经常听到,你在哪“下榻”呀之类的问话,那么“下榻”一词从何而来呢?

伯牙与子期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好基友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向往,历史上还有这么一对出名的基友,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徐稚和陈蕃。

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后汉书·徐稚传》

故事是说,在东汉时期,陈蕃担任豫章太守,他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用说留造访的客人过夜,唯独对名士徐稚除外。每次徐稚过来,二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为此,陈蕃特意给徐稚准备了一张卧榻,徐稚来时放下就可以用,走后就将榻悬挂起来,这就是悬榻留宾的故事。

当然,故事中的榻绝不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式样,至少今天的榻没有那么容易挂到墙上。

  • 卧榻之侧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974年,他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接着宋太祖就说出了这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到今天还左右着中国人头脑的著名格言。一语道破了中国帝王统治的实力与暴力原则。

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件家具,《闲情偶寄》中有一段对床的描写: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

意思是说,人活一辈子,床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占了大半,尽管是结发糟糠也不如床配伴我们的早,写的发自肺腑句句动情。古人待床尚且如此,今天的我们更是应该为自己置办一张好床,不只是能更好的休息,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到此,古典家具关于床的系列就算讲完了,谢谢各位捧场!

相关文章

  • 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一榻清风 榻,狭窄而较长的床,多为待客所用。——《说文》 榻,一般较窄,除个别宽者外,匠师们或称之曰“独睡”,意思...

  • “山禅”创作系列--九华山

    几点落花,数声啼鸟。 半窗明月,一榻清风。

  • 书签

    半帘明月,一榻清风。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 李雷诗词书画系列(十):七绝 • 雅居春晓

    七绝 • 雅居春晓 李雷 半窗明月满庭芳, 一榻清风四壁香。 蘸取青山雄画笔, 舀泼云水润诗章。 ...

  • 重阳秋思

    雨送深秋至, 黄花杨柳稀。 桂下满樽酒, 房内半榻席。 明月敲窗影, 清风透寒气。 九月登高望, 处处起捣衣。

  • 写作二三事,读林少华《落花之美》2

    1, 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 去年或者前年,开始喜欢看书法字帖。也是S练书法的缘故。他做事情之前习惯摆足...

  • 每日一联

    出句:推窗迎晓月 对句:倚榻傍霜天 独坐伴清风 出句:拂晓清烟冷 对句:凝秋浓露寒

  • 鹧鸪天两首

    <一> 鹧鸪天·人生 (新韵) 皓月清风透碧纱,床头半卧望台花。枕边辗转空嘘叹,榻下徘徊枉自答。...

  • 夜半月明窗

    残梦半消时,明月照高楼。 推窗微风凉,忽觉已清秋。

  • 一榻清风

    出梅的第二天便是初伏,但却时而有雨。 于是,院里竹丛冒出来了更多的新竹。嫩绿和深绿驳杂林立,日渐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es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