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年12月15日读书笔记

2022年12月15日读书笔记

作者: 龙套哥萨克海龙 | 来源:发表于2022-12-16 14:49 被阅读0次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173小时,第2104日

阅读《万历朝鲜战争》

李如松、宋应昌的这一行为,与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增田长盛等丰臣奉行众类似。奉行众在小西行长败走平壤以后,也同样向丰臣秀吉隐瞒小西行长战败的事实,并对不明情况的锅岛直茂宣传小西行长击破数十万明军,杀死三万人,只因粮食用尽才退兵。

虽然明军一开始势如破竹,先后收复平壤、开城,但经过碧蹄馆战败的打击后,李如松意气消沉,明军士气大衰。加上长期在国外作战,明军水土不服,出现疫情,而财政方面同样面临窘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应昌、李如松的当务之急是让明军修养整顿。

无论安边会谈的详情如何,在此之后,加藤清正、锅岛直茂确实从咸镜道撤退了,并没有如传闻中一样去突袭平壤。

冯仲缨一行人的出使,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们抵达咸镜道安边时,加藤、锅岛两军实际上已经在撤兵的路上了,冯仲缨不但没能索回朝鲜王子,反而被加藤清正一番虚词恐吓后就回去交差了。而回去以后,正赶上加藤清正撤兵,冯仲缨便吹嘘了一番,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所以才有了《牧斋初学集》当中的叙事版本

从战术意义上说,六次熊川海战中,李舜臣绝大部分时候没与日军正面交手。而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李舜臣既没有完成切断日军退路的既定战略目标,也没有打掉熊川倭营这个日本水军据点。无论从战术意义还是战略意义上来说,李舜臣发动的熊川海战实际上都是失败的。

根据《惩毖录》的记载,到了三月五日,也就是宋应昌正式向明朝兵部报告“龙山粮仓已烧”的那天,作为朝鲜三道都体察使的柳成龙,再次制订了火烧龙山仓的计划,还是没有龙山仓已经被明军焚毁的迹象。

金子贵、金善庆等人应当只是作为间谍,偷偷去刺探日军情报。他们可能发现龙山仓虽然有余粮,但数目不多,判断日军撑不了太久,因而向李如松做了相关汇报。李如松据此夸张地说金子贵等人将龙山仓烧毁了,并报告给了宋应昌。而宋应昌得到李如松的报告后,又将这一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于是便在后世的史料中衍生出了“火烧龙山仓”的故事。

日军高层虽然并不信任沈惟敬,但他们克服不了现实困难,急需谋取出路,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与沈惟敬议和。

使日军决定妥协的最根本原因,一是日军兵粮已经见底了,二是他们被明军的强大武力慑服。这一情况,与朝鲜史料《再造藩邦志》的叙述相同,日军不仅缺粮,而且由于平壤之败,已经流露出了归志。这种情况下,日军除了议和以外,实在别无出路。但是,日军诸将又担心这样做会损害丰臣秀吉的名誉,便准备想一个既不损害其名誉,又让其断绝对外征战念头的办法。

对于小西行长原话提出的让明军派出皇帝特使去日本“乞和”,沈惟敬可能没有向宋应昌做非常全面的报告,或者是换成了其他可以令宋应昌接受的措辞,使得宋应昌认为存在可以从日本讨来“关白降书”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年12月15日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gd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