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标点符号无小事,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文字里的有机部分,都有一个独特的作用,说他们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
破折号,言下之意一破一折,“破”可以破开句意,“折”可以转折句意。将句子的内涵进一步递增延伸,或者转入另外的话题,宕开、补充句意。无论在横排文字里,还是竖排文字里,它都写在行的正中间。破折号可以标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可以表示停顿,还可以提示和总结等等。下面举例说明破折号的几种不同形式的用法:
1.用于标明行文中的复指、注释、补充文字
这样标明注释比用括号标明注释有着更明显的强调作用。
(1)那时的西方文化认为,世界由三者合成——大地、海洋、天空;大自然有三项内容——动物、植物、矿物;人体具有三重性——肉体、心灵、精神;基督教主张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人类需要三种知识——理论、实用、鉴别。【解释性说明】
(2)由于大气激烈运动,气体在太阳光辐射下,不断地混合、掺杂,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终于产生了今天生物的基本物质——氨基酸。【解释性说明】
(3)我们就把它收藏在一只金盒子里——这是父亲给我们的小小保险箱,外面挂着一把玲珑的小锁。(琦君《金盒子》)【解释性说明】
(4)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高尔基《海燕》)【解释性说明】
(5)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冰心《笑》)【是解释性说明】
(6)天帝把他的孙女嫁给了牛郎——一个牧牛童子。【复指】
(7)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都德《最后一课》)【补充说明】
(8)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阿累《一面》)【补充说明】
(9)我们必须努力,争取人民群众——防控工作的主体——的行动统一。【注释,用了一对破折号跟正文分开(好比括号也要用一对)】
2.用于标明行文中的插入语
一般来说,这种插入语前后都要用破折号,即双破折号。
(1)曾被李白写进一句诗:猿猱欲渡愁攀援。是拿猴做广告,证明的的确确:危乎高哉!褒耶?贬耶?有什么本事呢?同样因欲登无能而生愁!——这么说,是贬。连你都望而生愁,别类就不屑一提了!——这么说,是褒。(于沙《金猴八咏》)
(2)我问:“您没有觉着振动一下?——比方说,好像地震似的那么一下。……”(张天翼《不动脑筋的故事》)
(3)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了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狄斯尼《勇气》)
3.用于标明引起(提示)下文或总结(说明)上文
表示引起下文和总结上文的破折号,其作用类似于冒号。
(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阿累《一面》)【表示引起下文的】
(2)验尸官边填单子边念叨着:“姓名——无;国籍——无;亲属——无。”接着,两个汉子就把尸首吊在穿心杠上,朝门脸抬去。(肖乾《往事三瞥》)【表示引起下文的】
(3)先生走上教台,只听见“立!”“敬礼!”“坐!”的几声之后,便点了一趟名,先生开讲起来了——“为甚么要少吃东西。”先生在黑板上写了这八个字,又拖长声念了一遍。(郭沫若《到宜兴去》)【表示引起下文的】
(4)从来不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女儿,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天生丽质,甚至连大学都没上——一句话,典型性不够。【表示总结上文】
(5)高的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汪洋的太平洋,阴郁的古老的小村落,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茅盾《黄昏》)【表示总结上文】
(6)他们在文章后面,可以见到人与人在讲话——这是最重要的。【表示说明上文】
4.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句子和表示意思的跃进的,可用破折号标示
(1)后来,犹如小阳春一样,他的天才又回来了,从而孕育出了一部杰作,规模虽然不大(因为短暂的小阳春天气来不及产生大规模的作品),却充满了爱、洞察力和真理。但随后就是——而且永远是——漫长的秋天和严寒的冬天了。(海明威《回忆爸爸》)【语意层层递进】
(2)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极端。(杨振宁《邓稼先》)【语意层层递进】
(3)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神魔故事,往往就会这么逐渐变了样子,那里面的妖魔就越变越可爱了,——有的甚至变成了正面的英雄人物。(张天翼《西厢记》札记)【语意层层递进】
(4)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鲁迅《五猖会》)【语意层层递进】
(5)朋友,我有时很能够——并且很喜欢微笑;我又常常赞美人家的“适逢其会”的微笑。(茅盾《故乡杂记》)【语意层层递进】
(6)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深入课文的局部,也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整体——局部——整体,是阅读作品的一条规律。【循环式递进,讲阅读作品要遵循一条规律就是首先是“整体”感受,然后是深入“局部”,最后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7)人民内部的矛盾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这种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循环式递进,表示解决矛盾首先是“团结”,然后是“批评”,最后还要达到“团结”的目的】
5.表示意思的转折和话题的转变等情况,可用破折号标示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意思的转折】
(2)别人以为是我臆想出来的——不对——我凭的是记忆。(欧文·斯通《梵高传》)【意思的转折】
(3)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居甫《贝多芬》)【意思的转折】
(4)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地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来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鲁迅《药》)【话题转换】
(5)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的好用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夏衍《包身工》)【话题转换】
6.用于表示声音的延长
(1)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都德《最后一课》)
(3)小姑娘悠闲自在地摇着橹,冲口唱出渔歌来:哎——要吃飞禽上高山哟,要吃海味下大洋哎……(王润滋《买蟹》)
(4)“01”指挥员抓起话筒,以气吞山河的威力,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庄严的声音:“点火——”“起飞——”(李鸣生《飞向太空港》)
(5)“太迟了——”他又一声叹息,拖着怪异的声音。随后朝森林深处走去。
(6)老女兵连忙拍他摇他,随后还站了起来,一面嘴里唱着歌似的用话哄孩子:“买——糖糖——哪,买——糖糖哪。”(艾芜《火车上》)
7.用于标明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1)毛毛不同意,她说:“你们不了解,我是黄连地里弹琴——苦中作乐。我在家里,别提有多压抑了,所以在学校里我就尽情地开心。”(江润秋《烦恼与快乐的变奏》)
(2)“……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老舍《骆驼祥子》)
(3)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5)芝麻开花——节节高。
8.用于标明文章的副标题
文章中的副标题实际上是对正题的解释与补充,用了破折号可以使副标题突出,从而使副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
(2)呼唤和平的少年天使——萨拉热窝小姑娘的“战争日记”
(3)爱因斯坦:伟大的平凡——写在爱因斯坦诞生120周年之际
(4)跨越世纪的一代——“中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启示录
9.在引语的后面注明出处时,可用破折号标示
(1)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题记(刘增山《秋魂》)
(2)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高士其(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3)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摘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0.在剧本中,人物表里的剧中人名之后,“落幕”之类词语之前或之后,可用破折号标示
(1)宋爷爷——男,年近八十。摆小茶摊子。硬朗。正直。(老舍《女店员》)
(2)林(习惯地)什么,葆珍还没有回来吗?彩玉,去找一找葆珍!
(门外买物声,静静地。)——幕——(夏衍《上海屋檐下》)
(3)屈原(高举手中帛书)啊,婵娟,我的女儿!婵娟,我的弟子!婵娟,我的恩人呀!你已经发了火,你把黑暗征服了。你是永远永远的光明的使者呀!(执帛书之一端向婵娟抛去,帛书展布于尸上。)——幕徐徐下(郭沫若《屈原》)
11.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可用破折号
(1)它究竟从哪里来?——同鹦鹉会见,总共只有短暂的两分钟时间。而因着这一只亲眼所见的“野生”鹦鹉,留给了我一连串的问题与问号。——如果它是遛鸟人放养的鹦鹉,它不会飞得那么高。——如果它是从南方逐渐迁徙过来的野生鸟类,又为何到此驻足?(张抗抗《鹫峰鹦鹉》)
(2)一幅全国振兴阿里经济的宏伟蓝图,正在这雪域高原上成为现实:——2000千瓦的郎久地热电厂重新发电,高原的夜晚不再漆黑,明亮的灯光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年产值可达上亿元的山羊绒梳绒厂和鱼骨粉加工厂、硼矿脱水厂、水泥厂等相继在空旷的荒原上拔地而起,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千年的沉寂;——随着普兰、什布奇口岸的开通,至边境强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里高原向世界进一步敞开了开放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