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作者: 晨曦曜海 | 来源:发表于2025-05-04 16:29 被阅读0次

今天早晨,我翻开当代著名作家、学者梁晓声《读是一种幸福》这本书,读了几篇散文,有两点收获:一是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大有作为;二是精神病院患者抢书读,精神正常的人没有理由不读书。

梁晓声的外祖父喜欢读书。可能是那个年代“重男轻女”,不支持女孩子读书的缘故吧,他的母亲是个文盲。他的外祖父经常在他母亲面前朗读很多戏剧唱本,他的母亲听的时间久了,记住很多故事。梁晓声幼时,听母亲讲故事,埋下了爱读书的种子。上小学后,他认识了一些字,开始看小人书、连环画,小学四五年级,开始看文学类书籍。从1949年到1966年他初中毕业,当年全国出版的比较著名的长篇小说也就二十几部,另外还有一些翻译的外国名著,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五六十部。他差不多在中小学把那一时期的名著都读完了,下乡之后就成了一个心中有故事的人。以后,他成为作家、学者,与他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分不开的。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和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有很大关系。从小就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梁晓声爱阅读,却没有想到精神病院患者也爱阅读。

梁晓声的家兄,进了大学校门没到一年就患了精神病。他的父母去世后,就把患精神病三十余年的家兄接到北京,一年后住进某区一家精神病托管医院。医护们对他的家兄很好,他心怀感激,总想着做些什么表达心情。

于是,他想到带书刊到医院,又犹豫再三,怕怎么带进去怎么带回来。他去看望家兄时,拎去三大塑料袋子书刊,却没有想到,患者如获至宝,护士们也当仁不让,竟然被一抢而空。他以后每次去看望家兄,都带去书刊,却总是供不应求,护士和患者总是要求下次多带些来,越多越好。

我看到这里,真觉得是一件新奇事,精神病院患者竟然比精神病院外的精神正常的人更喜欢阅读,相比较真让我脸红。

梁晓声说:“读,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可以用南宋诗人尤袤的一段话解释:“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事实证明,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确实不一样,概括地说:“腑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具体一点,借用台湾女作家三毛的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总之,开卷可以长知识、增智慧、净化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开卷有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kl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