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春晓
要想绘制学科思维导图。首先我们要弄明白思维导图和学科思维导图区别在哪里?
学科思维导图不等于思维导图,二者在可视化表现形式上存在相似性,但在深层的思维方式上存在本质性差异。学科思维导图追求的是共性和思维导图强调发挥的个性。
思维导图偏重“自由是联想”的发散思维学习,学习者的思维缺少逻辑规范及“强结构性”约束,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精准概括性理解。
学科思维导图侧重于学习者的精准概括力极“强结构性思维”,旨在帮主学习者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科思维,增强逻辑思维的清晰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形象地讲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科思维导图的“腰上”,也就是学科思维导图的第二层级、第三层级。



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时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其绘制的基本流程(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明功能)同时在绘制之前一定要记住这几句话:一迷恋追问。要有追问意识,我们要帮助孩子实现由发散思维到思维结构化的转型要做好三个方面①向上追溯,寻找他的上位概念。②向下延伸,寻找他的下位概念。③横向拓展,寻找相似联想、相对联想、因果联想……二上要顶天,下要着地,中间腰杆要硬。思维结构建立的关键点在腰部要有力量,而腰部往往指的就是关键词,也就是概念的生成。学科思维概念的生成有两种方式①直接提取②概括生成。一旦这个核心概念词生成,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必须受他约束。
学科思维导图描绘方法。①描图前,闭上眼睛做一个深呼吸,静下心来,把注意力放到您的笔尖上。②先描中央图,然后再由中心向四周展开,先描主干,再描分支。从一点钟方向(第一个主干)描起,顺时针完成其它主干分支(一点钟、五点钟、七点钟、十一点钟。)③描图时感受引导线如同树枝一般逐层生长蔓延,笔尖要流畅运动,到引导线的连接处要停顿一下。④纸张始终与身体平行不要转圈,描左侧导图时依然从中心向外围描(从右至在),刚开始感到不适应,是正常的,很快就会适应。⑤秒描图时想象一下,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由一层一层的概念构成的,越分越清楚。



以语文为代表的文科思维导图是以培养多层级的精准概括能力为主,以数学为代表的理科思维导图旨在培养长链条的演绎推理能力为主。那么如何通过一张图,实现一节好课的三个目标(①知识入框。②策略生成。通常用的策略由追问、比较和整合。③正向体验。学生的收获,感胜任感和发现感。)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本质:第一发现结构,第二用图示呈现结构,第三要迁移结构。在学科中,我们要善于找出学科中结构的相似性,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学习才会变得更加简单。

拿起手中笔,绘制经过我们深度思考,提炼概括,强结构化的学科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