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常枞三问意在舌齿,红色江山别与它山

常枞三问意在舌齿,红色江山别与它山

作者: 王越践行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9-28 23:00 被阅读0次

大别山志仁小道的石碑上刻了这样几个字“过故乡下马?过乔木小步而行?舌在而齿妄?”

常枞问

看完后甚是迷茫,不知所云。想知个究竟,请教一下度娘,原来是老子的老师常枞与老子的对话,就是著名的“常枞三问”。老师告诉老子几个道理,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常枞问老子:“为什么经过自己故乡一定要下车?不可以坐在车上呢?”老子回答说:这是不是让我们不忘本啊。因为故乡是养育我们的地方,看到自己的故乡,那种感恩的心境自然就会下车。接着常枞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看到高大的树木要赶紧快步的走过去呢?”老子回答说:“这是不是要尊重老人的意思?”我们知道,高大的树木有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对高大古树的恭敬,也是我们敬老的态度。所以古人的这些礼,都是跟人的心性相应,尊重长者,也要尊重天地万物。接着第三个问题,常枞张开嘴问老子:“你看看我的舌头在不在?”老子说:“在。”又问:“我的牙齿还在不在呢?”老子回答说:“不在了。”常枞问:“那你体会出什么道理呢?”老子回答说:“舌头比较软、比较柔和,牙齿比较硬,所以容易受损,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在革命圣地大别山上刻着这些字,不仅联想到了我党在革命初期就用自己博大的胸怀,以柔克刚的精神,赢得了民心,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从革命早期区区几百人,发展到统领全中国,领导中国革命的成功,这不就是一颗以民为本的柔心 吗!特别是在参观完“红田惨案遗址”,国民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了那么多共产党人,与我们党在任何历史时期的对敌的“人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列宁小学,我们不仅唱起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共产党人就是用这样的侠骨柔肠,感动了百姓,感化了敌人,最终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下山前同志们有的写诗感叹,抒发内心的感受,我不会写诗,但这下了这么一句话算是顺口溜吧:

          大别山

常枞三问意在舌齿,

红军侠骨必垂青史。

红色江山别与它山,

为民再造岁岁万年。

相关文章

  • 常枞三问意在舌齿,红色江山别与它山

    大别山志仁小道的石碑上刻了这样几个字“过故乡下马?过乔木小步而行?舌在而齿妄?” 看完后甚是迷茫,不知所云。想知个...

  • 中医舌象辨析学习笔记:齿痕舌

    六,齿痕舌 齿痕舌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和水液代谢的情况。 舌像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印的痕迹,亦称“齿印舌”。 ...

  • 舌齿相依

    舌齿相依 舌与齿,是亲人,相依无间;是伙伴,各司其职,忠实服务于自己的主人。无论是酸甜还是苦...

  • 发音/拼读笔记:咬舌音/θ/&/ð/

    发音部位:舌+上齿 发音过程:上下齿略微张开,舌伸出置于上下牙齿之间。舌尖触碰上齿(上门牙)底部。同时气流从上齿和...

  • 柔与刚

    (常摐)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 老子曰:“然。” “吾齿存乎?“ 老子曰:“亡。” 常摐曰:“子知之乎?...

  • “中医舌象辨析”学习笔记(四)红舌

    三,红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淡红舌)色深,呈红色或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实热,虚热)证。多因...

  • 2018-08-06 Day 21

    材料:音标PPT 事实:[ʌ]发音时,舌端离下齿,舌尖轻触下齿,舌中部稍稍抬起,舌位介于低和中低之间,整个舌身在口...

  • 子也

    江湖险入千从山,起服不常人世问,试想江山尸骨塞,万古千秋日月常。

  • 20180727--空杯前行

    今日学习原材料: 一、音标 /ʌ/ /æ/ /ʌ/ 1、发音时,舌端离下齿,舌尖轻触下齿,舌中部稍稍抬起,舌位介...

  • 如何知道自己湿气重了

    1、舌象 舌苔肥厚、舌边有齿痕是脾虚、水湿内盛的表现,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湿气过重阻于舌而舌体肥厚,舌苔受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常枞三问意在舌齿,红色江山别与它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rd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