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
(《河南程氏遗书·伊川杂录》)初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其他莫如《语》、《孟》。
入德之门,其实已经是第二阶段,在此之前,需要学习小学,明人伦之序。入德,等于说成人正式学习的开始。尹焞少而从伊川,半年后伊川方教以《大学》、《西铭》。
《大学》是治学的总纲,囊括人生的各个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知行完备。后来的学习都须以此为纲领。言学术者,合乎此则为圣学,否则为异学俗学;言治术者,合乎此则为王道,否则为霸术夷术。学者由此入德,则庶几无差矣。《论语》和《孟子》是治学和治世之权衡,是《大学》纲领的具体运用。
朱熹说:“《大学》规模虽大,然首尾该备而纲领可寻,节目分明而工夫有序,无非切于学者之日用。”“不先乎《大学》,无以挈提纲领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之《论》《孟》,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归趣。”
3.35
(《河南程氏遗书·刘元承手编》)学者先须读论孟,穷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伊川先生说,在学习其他圣人经典之前,要先学习《论语》和《孟子》,把《论语》和《孟子》的精神吃透了,自然见得其精华,然后再去读其他经书就轻松了。因为《论语》和《孟子》就像规矩秤杆,用其精神去衡量具体的事物,自然就能懂得是非轻重了。
3.36
(《河南程氏遗书·伊川杂录》)读论语者,但将诸弟子问处便作己问,将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甚生,非常,宋时俗语。
伊川先生说,读《论语》时,一定要将孔子弟子们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就像自己在提问,读孔夫子的回答时,就像当面聆听其教诲,这样读书,自然就会有收获。如果能对《论语》和《孟子》的文章进行深入探索,仔细玩味,我们自然能够不断存养本性,有朝一日,气质上发生巨大的升华。
吕大临先生说:“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明,柔者可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