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常常喜欢说叠字儿语,家长为了沟通方便也会说“吃饭饭”、“睡觉觉”这些词。不过这些儿语并不会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甚至会成为孩子学说话的绊脚石!
据研究,在世界多种语言中都存在一种专与宝宝交谈的“儿语”(也称为儿向语言,Child Directed Speech,CDS)。
其实,儿语也是有优点的:
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儿语的特点不同,其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所代表的认知难度比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稍稍偏高一些,因此,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②与成人交谈的语言相比较,儿语的词语和语法都比较简单,重复性高,叠字多,便于孩子重复、模仿,并理解、掌握和扩展;
③语速较慢,语气常常夸张,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便于孩子进行模仿和加工,从而有效带动孩子语言的发展。
也不要忽略儿语的缺点:
①拖延宝宝说完整话的时间。家长用儿化语和宝宝说话,意味着宝宝必须建立两套语言符号系统,必然给其造成双重负担,耗费宝宝的精力。而且先前儿化语的掌握,对正规语言的学习将是一种阻碍。如此将拖延宝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②不利于宝宝智力发展。经常说儿化语,对幼儿智力和性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较快,求知欲很强,如果宝宝总是使用他们习惯的儿化语,就将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语言潜能将得不到激发。
③宝宝始终“长不大”。经常使用儿化语和宝宝交往,宝宝会发现成人与成人说话,和成人与自己说话不一样,这样会感知自己是个宝宝,产生自卑心理。
④影响宝宝和同伴交流。一旦孩子习惯了与用儿语来说话时,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稍长大些,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说话时就显得很幼稚,听上去再也不觉得好玩了。
儿语对宝宝自身语言发展来说:
这是宝宝开口说语言的一个过渡期,无可跨越!
但家长不能一成不变的永远使用儿语和孩子交流。
儿语限制了孩子接受语言的词汇量!
想要宝宝正确的使用语言,妈妈需要不太善解人意!
例如:
宝宝想喝水的时候,
用小手一指,
妈妈立即说:“哦,宝宝想喝水啊!”
然后把水递到宝宝嘴里。
这样就减少了宝宝表达自我的能力,
正确的做法是:
宝宝用小手指一指,
妈妈表示不理解,
引导宝宝自己说“水水”,
(随后逐渐过渡到可以自我表达“宝宝喝水”)
这时,
妈妈再把水递给宝宝,
同时可以拓展词汇:
“哦,宝宝渴了,想喝水。”
越俎代庖的事情,
妈妈尽量不要做!
END
与宝宝语言发展水平最相关的两个要素,
是妈妈跟自家宝宝说话的数量与频率,
妈妈可以先说儿语,然后补充解释。这就是最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