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同学伟民在写芦荡村志,经过三年潜心组稿写稿,所写的内容章节全部写了,可总感觉缺了点东西,尤其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人物,包括一些人物的事迹,甚至个别人的所作所为,应一一核实,不然张冠李戴,闹成笑话。
伟民是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做事非常认真非常踏实。为了这部村志能顺利完成,达到理想完美的效果,他要求我与他一起去趟巴城,买本《巴城镇志》,从中可以参考借鉴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使这部村志出版更加完整性翔实性。
老同学的要求,我理应帮忙,反正每天在家空得很,闲来不是抽烟就是喝茶,每天过着老年人休闲生活。同学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既答应了不如早日兑现。
那天,约定后把伟民接上车,上沙家浜出口处上高速,直奔阳澄湖东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巴城。经过半个小时行驶,就来到了巴城镇文化体育中心。在门卫的带领下,踏进了文化站长办公室,年轻的王站长热情接待我们。
伟民说明来意,并开门见山说,我们想来买本《巴城镇志》。王站长说,如有马上给你,我们巴城与沙家浜本是金乡邻,一家人别说两家话。过了一会,王站长很抱歉地说,这里没有,要么到党政办公室,那里应该有。临别时,王站长送了两本《巴城年鉴》和《巴城文化通览》,我与伟民各得两本。
王站长的热情好客,我们非常感动,临别时,她送我们下楼,挥手告别。
车行几分钟,来到了巴城镇政府门卫。门卫问我们找谁有何事,我们说明来意,那门卫说,你们要这本书在档案馆修志办有。这里过去,不远处就是档案馆,我这位专职司机再次出发,来到了档案馆。上楼上楼,就见办公室门开着,两位小青年正在办公,见我们两位风尘仆仆老夫,立即笑脸相迎。朱红姑娘为我们沏了两杯好茶。我们落座,说明来意,讲到已走了两个地方才来到这里,文化站党政办,均未收获,现总算寻到娘家了。觅一本宝书,绞尽脑汁朝思暮想。哈哈,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着说着,伟民原来与小朱是认识的,他们两年前在苏州党史馆一起参加修志培训的,他们是同学呢!
是同学,距离拉近了,话也好说了。两位小朱原是在党政办工作的,为了修志、通览、年鉴,两位小青年工作量大,肩上的担子可不轻,除了几位本乡老教师帮忙,其余工作都在两位小朱同志身上。他们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想必一切迎刃而解。
我们在凉风习习办公室享用着上乘好茶,两位小朱忙乎起来,积极寻找伟民要的镇志,不多时间,《巴城镇志》跳入眼帘,伟民如获至宝赶快翻阅起来,对对……就是这个内容,伟民心花怒放,想要的书到手了,他绽着笑脸,开心得几乎跳起身来!
紧接着,小朱又拿出了多本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对伟民说,你喜欢,全部拿去。伟民嘻嘻一笑,好啊,谢谢小朱同学一片深情!伟民抱着沉甸甸的书籍,似乎当年考取苏州大学,拿着那张《录取通知书》的那番情景,乐不可支,喜上眉梢。
巴城觅书,大功告成!

2023年8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