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封城的第40天了,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从当时整日划着手机,忧心忡忡,到现在放下手机,终于开始思考自己最想做的事,也不过一月有余。
也许没有这次封城,我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最想做什么。而是每天依旧随着大流,上着我毫无兴趣的课,应付的做我从不情愿的事。
在上个学期,我参加着固定的社团活动,继续在一个我毫不感兴趣的专业痛苦挣扎,学着万恶的高数。一切都似乎那么井井有条,却又杂乱无章。
途中转专业的失败,让我更加沮丧,有一段时间一度一蹶不振。当然,茫然也是时刻存在的。我回想起自己这几年的经历:高考发挥平平,去了一个四非大学,阴差阳错读了一个从未听过的冷门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对待事物很积极的我,还是在努力融入环境,参加各自社团,寻找自己的价值。
整整一个学期,我从来没有在八点后起床,每天没课就是泡图书馆,课余也坚持写点自己喜欢的文字。
不过事情并不随我心意发展,宿舍里没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专业的同学每天都在混日子,我平时自诩过着自律的生活,认真听课。到头来绩点还没有每天睡懒觉逃课的舍友考得高。这样一列,自己好像很惨......
但我从来就不认为经历挫折是一件坏事,从高三挺过来的我心里倒是很强大。
毕竟,一帆风顺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当然不是在自我安慰).......
后来我又陷入了一段沮丧期,不过手中看的书依旧没断过。在封城之后,我彻底开始反思:我所做的自律到底是不是只是安慰自己的伪勤奋?面对自己不擅长也不喜爱的专业到底要不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来取得一个并不算好的效果?我到底喜欢什么,能坚持什么?
如今,自媒体盛行,最吸引人的无非是鸡汤文还有灌输焦虑。看多了,我也有种自己一定行和想要成功的强烈欲望。但是,好像行不通。我所认为的自律往往是在安慰自己焦虑的内心,实际上效率并不高。
明明脚踏实地,认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却想一步登天,走上人生巅峰。这样想来,我的沮丧就有因可循了。而另一方面,在这段每天忙碌却又忙的不知所云的日子里,我忘记了自己中学时代最想做的事情。明明都已经到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了,还这么委屈自己,不是自讨苦吃吗?
在我的心里,大学是一个释放天性的地方,它给了你实现梦想的时间和机遇。而不是把时间浪费,最终后悔不已。对我自己而言,我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我可以把我的时间都腾出来,抛掉那些无关紧要的课业,来找到我自己的价值,我最初的热爱。
在我提起笔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未丧失喜爱的能力,我是可以去坚持下去的。这种满足是我在大学一个学期里都没有找到过的。
封城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也更加希望自己找到心中所爱,坚定向前。不论成败,不论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