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想法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作者: 水塘朴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1:02 被阅读98次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潘先生在难中》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摩了一个典型的知识阶层小人物在战时可笑的心态。战争让潘先生慌乱无措,急着举家逃难,而逃难中一家大小四口人手拉手的细节,更是让人含泪而笑。这在杂乱的火车站,虽是个地道而且迂腐的可笑动作,也不失为一个有效联接家人的方式。在刚刚逃离后,就立刻显露出侥幸的张狂。战争稍事停息,就急不可耐地预测和平,不顾妻儿安危,匆忙赶回学校,展示了小知识阶层的勇敢和尽责的一面。当战争刚又打响,潘先生就又慌乱逃向红十字会。在避难所,甚至听到了别人恶毒的诅咒,那方面的朱统帅实在可恶,这方面打过去,他抵抗什么呢。文章展现了潘先生侥幸的心理:既想保全自家四口人的生命安全,又想在战乱中博得一个好的名声。结果,在自己目光短浅的预测中,饱受惊吓。可谓多灾多难,又有点滑稽。读来,让人含泪而笑。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从一个逃难到另外一个逃难中,潘先生的整个心理巨变过程展露无遗。让我们看到了这颗其实脆弱的心,在人生的苦难中艰涩的挣扎着。既有细节的详细刻画,又有整体勾勒,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塑造了潘先生的形象,以及这个形象背后的心灵激荡。

    小说全篇,并没有直接讲述战争的内容。在结尾,讲述潘先生写欢迎杜统帅的标语中一个“薄”字时,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车夫,开炮,焚烧房屋,奸淫妇人,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简短的几个字词语,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潘先生生活的战争年代,早已远离我们而去。如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宁。“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种田。”我们已经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苦苦追寻的幸福安宁的生活。而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阔步在民族复兴的光明坦途上。能够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在中华民族的这片土地上,我们是何其有幸!

相关文章

  • 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潘先生在难中》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摩了一个典型的知识阶层小人物在战时可笑的心态。战争让潘先生慌乱无措,急着举...

  • 读《潘先生在难中》

    这篇文章写的是1924年军阀混战时期潘先生一家面对战乱的情形,对于潘先生的选择,我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没有生活在那...

  • 读《潘先生再难中》

    前天读《潘先生再难中》,突然觉得小说中的他是可怜又可笑的,他是活在军阀混战时代的一个小学校长,但是为了...

  • 潘先生在难中

    地点 上海 时间 闷热的夏天 人物 潘先生——自私卑微的小知识分子 潘师母——潘先生的妻子,典型的...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读感

    叶圣陶,原名是叶绍钧,他是文学研究会的。 潘先生也是一个小市民的知识分子, 还是一个校长,没有立国的精神。 对于革...

  • 《潘先生在难中》的续

    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的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刻画了一个中国文坛上罕见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就像茅盾先生所言,...

  • 《潘先生在难中》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灰色卑琐

    《潘先生在难中》为叶圣陶创作于1924年年底,小说的背景是1924年爆发的江浙军阀混战时期,主人公潘先生为保全一家...

  • 叶圣陶和他的《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创作短篇小说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前辈作家。他在1914年就开始用文言文写小说,“五四...

  • 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今日读《活着》有感: 人在辉煌富有时,一定不能挥霍,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有底线思维。 人在命运面前,本就是渺小的...

  • 逾越

    逾越 读《老山界》有感 都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你 却横亘在长征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苦思甜——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d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