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散文
读《文化苦旅》第一章《道士塔》有感

读《文化苦旅》第一章《道士塔》有感

作者: 暮春时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08:35 被阅读0次

      提起敦煌,只知道它很有名,具体在哪个方向一无所知,脑海马上会联想到西域,沙漠,至于敦煌到底是何物,模糊的知道它应是千年留下的一大堆庞大的石窟。如果不是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许这辈子不会正儿八经的去了解敦煌了。查资料,为自己浅薄的地理历史知识而羞愧。原来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地名,属于县级市,地处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敦煌确实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石窟,叫莫高窟,因在敦煌这个地方,因此又称敦煌石窟。

    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近莫高窟,如同拿着火把照亮它,历朝留下的众多珍贵的壁画和彩塑让我震撼,又被人为毁去其一而愤怒。我知道这是受作者文字的影响,被文字里渗透出的悲鸣而感染。我也真想趟过河,从道士塔里把那个叫王圆箓的道士揪出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质问他为何要毁坏壁画?为何要把发现的经卷廉价的卖给外国人?看见他漠然的表情,我无奈的松了揪住他衣领的手。在作者眼里王圆箓是敦煌的历史罪人,为了更清楚的认识这个罪人,我在网上查找这个人的资料,很容易的查找到了,还附了一张王圆箓的照片,确实长的一副猥琐,老实巴交的样子,可文字简介对这个人的评价是:莫高窟的保护神,修建了敦煌太清宫道观,发现敦煌经卷,把买给外国人的经卷钱用来修缮庙宇,使得经卷在各国完好保存下来。我很惊诧!怎么作者眼里的历史罪人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历史功臣?网上关于这个道士的文字很多,甚至有人撰文,说作者诽谤王圆箓,要给他正名。

      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读者,历史知识浅陋,不可能给王圆箓这个道士公正的评价。我不能说作者写的王圆箓是个罪人不对,他确实在做着让人可耻可恨的事,至今敦煌文物还在国外,让中国人感到耻辱。可我也不能说他做得不对,在那种文物不受重视的朝代,他为了保护莫高窟,把卖经卷的钱用来修缮石窟,也是出于无奈之举。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梦,能看见瘦小的王圆箓从道士塔走出来,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读《道士塔》后记

    高中的时候,读《道士塔》没现在这样强烈,甚至语文老师对道士塔的讲解已化为乌有。只依稀记得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

  • 读《文化苦旅》第一章《道士塔》有感

    提起敦煌,只知道它很有名,具体在哪个方向一无所知,脑海马上会联想到西域,沙漠,至于敦煌到底是何物,模糊的知...

  • 《文化苦旅》道士塔

    这一章刚刚才看了一点点。《文化苦旅》很耐读的书,书友说百看不厌。我本来不喜欢看这类型的散文,一天看一章倒觉得感觉很...

  • 《文化苦旅:道士塔》

    每次只要一读书,我都得拿个本本来,记上我读书的感受。这本书是我第二次翻开它,第一次在学校,没有看完。如今再翻开,再...

  • 《文化苦旅》|道士塔

    《道士塔》,通篇都是痛心疾首。 一边是莫高窟,一边是王圆箓;一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边是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

  • [道士塔]——《文化苦旅》

    《道士塔》是看得让人胸口发闷的一篇文,是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文章之一。 封建中国有太多值得抨击的地方了,其中...

  • 一声叹息

    ——《文化苦旅》读后感 记得十几年前,读过余先生的老版《文化苦旅》,《道士塔》《风雨天一阁...

  • 《文化苦旅之道士塔》

    敦煌文物的流失是一个无知人的罪责和过失,但一个落后名族文化也有一定关系

  • 读《沙原隐泉》偶感

    《沙原隐泉》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里面的一篇散文。 根据文化苦旅里面的散文顺序,道士塔之后,是《莫高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第一章《道士塔》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ey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