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样逼婚的公司吗?“不响应国家号召,不娶妻生子,是为不忠;
不听从父母之话,让老人牵挂,是为不孝;
自己谈几次不成,处不成对象,是为不仁;
同志们劝说不听,让工友担心,是为不义。”这策划的水平上升到不可比拟的高度了,大帽子直接扣啊,真是给公司上了个大分,成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呀。
再一看,这是山东舜某化工集团,2月12号发布的通知,要求各单身工友,限期内成家立业,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并且通知于2025年9月30日前,解决个人婚姻问题。
一季度内完不成的,要写检讨;二季度内完不成的,公司要进行考核;三季度内完不成的,自动触发裁员程序,直接送“单身狗开除大礼包”。
我从三个方面拆解一下这个企业的魔幻操作:
一、权力越界:当企业管理异化为“封建家长制”
以“忠孝仁义”之名,将员工婚姻状态与劳动合同捆绑,扮演起了“宗族长老”的角色,念起了逼婚紧箍咒,将“成家立业”异化成了绩效考核指标,醉翁之意是不是要裁员,咱不知道,
你要是真对员工好,那就真金白银的涨工资,发奖金,这才是为员工考虑!员工因为什么不结婚不生娃,还不是因为生活压力大,你要是员工结婚奖励10 万,生孩子奖励 30 万!你看他结不结!有奖才有罚嘛!好处光停留在口头上有什么用!
真正的关怀,应建立在尊重个体选择权的基础上,而非孔孟嘴里的仁义道德。
更荒诞的是,该企业将离异群体也纳入强制婚姻的范畴。
这是为啥呀?是不是成家了,就有了负担,有了后顾之忧、受了委屈就得忍着、就好管理了、可以任劳任怨了?这是对“家文化”的曲解。
二、企业当红娘,民政局直呼内行,
不管《民法典》是哪一条?不管《劳动合同法》是哪一款?这家伙直接发明了"舜某第520条"——不结婚就=不忠不孝。
人力资源秒变"催婚特攻队",妥妥的婚姻督办机构,建议下次团建去民政局门口拉横幅:"本月领证享五险一金加倍"。
劳动仲裁委看了都懵圈:“从业多年,头回见拿离婚证当离职证的”。
我看贵公司直接改名叫"月老办"好了。建议开发出来一个"舜某速配"APP,真人版《非诚勿扰》流水线。
完成领证送带薪婚假,三年抱俩娃再奖年终分红,直接承包员工三代族谱 。
就这波操作,堪称21世纪《包办婚姻实用指南》。建议公司改行,开情感培训机构,专业牵红线,副业搞生产,绝对比搞化工有"钱"途。
三、社会文化投射的深层危机
企业将未婚者污名化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本质是对单身群体的道德绑架。
这种话语策略,暗合传统农耕社会“成家立业”的集体无意识,
在企业社会中制造出新的身份焦虑,它不仅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反弹,更可能触发三重危机。
1.人才的流失。
2. 品牌的贬值。
3. 文化的溃败。
该事件绝非孤立的劳资纠纷,而是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症候。
它揭示出部分企业仍将“人性化管理”等同于“家长式操控”。
商业文明的底线是“将人当人”,企业不是封建庄园,员工亦非附庸。
真正的商业竞争力永远建立在尊重人性与契约精神之上。
若不能领悟这一点,任何“文化招牌”终将沦为笑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