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山脚下,有一座弥陀寺,在寺前有一处很宽敞的广场,在广场上有一个四里八乡的人自发组建的集贸市场,每天都有很多的人聚在这里进行着各种贸易,加之到山上游玩的游客以及到寺中许愿的香客众多,所以在这个广场上,总是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在广场一角,聚集着很多作画的画师,画景画人,现场挥墨,立等可取,很多的人都来让画师画上一幅,留作来此一游的纪念。
弥陀寺的翔鹏大师每天都喜欢漫步在人群之中,体验众生百相,他最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发现在作画的人之中,有一位画师的摊前总是人头攒动,生意很好,而其它画师摊前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于是翔鹏大师也聚在了这位大师的摊前,一探究竟。
“给我画一幅!”
只见一个小伙说着,就一屁股坐在了画师面前的椅子上。
小伙子穿着还算时髦,但尖嘴猴腮,满脸戾气,小眼睛中总是闪烁着一股傲慢与杀气,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人不是善茬,让人生厌与躲避。
画师微微笑着,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着面前的小伙子,旁若无人,他一边在纸上作画,一边示意小伙子不时的调整着位置,不一会的功夫,给小伙子的画像就完成了。
小伙子接过来一看,立时笑逐颜开,不住地点头,满是欢喜,还特意加钱给了画师。
翔鹏大师赶紧挤过来,仔细地端详着小伙子手中的画,就见画中的小伙子棱角分明,小眼睛非常有神,满身的戾气化为了刚勇与威武,自有一份豪气充斥着画面,绝不是刚才端坐在眼前的小伙子,但其画像又及其相符,原来是画师去掉了小伙子身上的负面,都用笔触化为了其正面的精气神。这就如同一个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你放大好的一面的时候,这人并未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正好相反,让人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积极向上,自然精神百倍,画作也就很有神态,自然也就讨人喜欢。
翔鹏大师看着小伙子拿着自己的画像,欣喜而去,他就明白了眼前的画师,高明之处就在于善于捕捉对象的美好气质,化腐朽为神奇,再加上被画人的心理,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谁都愿意让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如此一来,这位画师的画作,当然就会讨人喜欢,也就因此生意兴隆了。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其实也是如此,善于发现美,夸赞美,让自己心中的热流,跟别人心中的热流合二为一,自然就能更好的交流与彼此的融洽,做人如此,生意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