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载悠悠
说厦门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是有原因的。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东西好吃,外加还有个鼓浪屿,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
直观印象:
一说厦门,马上就能想到鼓浪屿上的美景,年代感的洋房建筑,随处可见的花架,蜿蜒又整洁的道路,这一切,都很符合文青们的调调。
09年去厦门玩时,就被这座城市吸引了。整个城市很干净,这是海滨城市的特点吧。另外一个难得的好印象,就是东西都非常好吃。从饭馆的菜肴,到小摊上的小吃,甚至景点里的小饭馆,都非常棒。
气候
厦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09年去厦门,是3月份,赶上了下雨,体感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改变了我想象中“南方从3月就热”的印象。厦门的夏天还是比较长的,据在厦门生活的同学说,10月的时候,如果是大晴天,天气还是很热,要穿短袖的。
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这座城市每年平均受4~5次台风的影响,多集中在7~9月份。但台风也不是内陆人想象的那样,大多数情况并没有什么,主要是受台风影响要下雨。不过去年厦门9月的那次台风很厉害,有一些多年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可见台风的威力。
景色:
在厦门,已经可以看到“南方”典型的树木椰子树了。北方人,在家乡是看不到这样的热带树木的,所以见了都会很兴奋。

房价:
厦门是房价比较早就涨起来的城市之一。而且一路攀升,势如破竹。关于厦门的房子为什么这么贵,网上有很多分析。我看到的一个有意思的分析是说闽南人乡土情结重,在外赚钱后喜欢回家乡置业。而厦门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对于闽南地区,北方人是比较陌生的。就像广东人觉得广东以北都是北方一样,实际上北方人对“南方”的概念也很模糊。闽南指福建的南部,从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来说,闽南包括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地区新罗和福建漳平、大田和尤溪的部分地区。北接福州莆田,南与广东潮汕地区相连,西与江西交界。
说到闽南人有故乡情结,就突然想起我的一个前同事,莆田人,他家所在的镇子上,家家户户都做生意,都很有钱。很多已经在外地生意做得很大,但一定要回家乡盖房子,而且要盖得越豪华越好,虽然一年可能就过年住上几天。
不过厦门环境优美,城市宜居,大家想到这么美丽的城市置业定居也在情理之中。
近几年,没有再去过这个美丽的城市,据朋友说,现在的厦门是人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房子越来越贵。厦门二手房房价目前已达到45000左右,真是要逆天了。
就业环境:
2016年智联招聘的薪酬数据显示,厦门的薪资排行全国第九,平均6886元/月。从这份数据来看,还不错。
我毕业的时候,有同学去了厦门、广州这些地方,也有同学留在北京,还有天津、石家庄等地。一个很主观的印象是,学校老师的待遇上,南方好于北方。这个南方,指的是东南沿海一带;北方,主要指北京和北方一些省会。(师范学校毕业,同学中不少去了学校)
总体来看,在厦门就业还不错。当然,相比于工资来说,房价还是偏高了。
文化传统:
那次去厦门的时候,有一次找不到路,就向附近的一位老大爷打听。结果,老大爷的话完全听不懂。是完全听不懂哦,一个字也没明白。老大爷还挺热心。最终说了半天,也没沟通明白,只能放弃了。
在厦门,流行的方言是闽南语厦门话。闽南语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主要使用外,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汕尾市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也在使用。
对了,闽南方言还是八大方言之一。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闽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闽南方言是闽语的一种。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羊年春晚,冯巩有个小品就调侃了一把福建人的口音。小品中,冯巩女婿把“福建”说成“胡建”,不过我总觉得,这个女婿的口音也不太像我听到的厦门大爷的口音,倒有点像广东普通话。当然,在大多数北方人的耳朵里,广东话和福建话是有些像的。有一首闽南语的歌曲大家都应该听过,《爱拼才会赢》,要是不看歌词,还真难猜得出在唱什么。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大都来自各个地方。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各地的文化传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就很喜欢和朋友聊聊民俗,比如各个节日,不同的地方是怎么过的,各地有什么有意思的习俗,要吃什么东西?虽然大家同属一个祖国,但中国这么大,东西南北的文化风俗差异也大着呢。
比如说,厦门过年有个传统习俗,就是正月初三忌拜年,是要在家里祭祀亡灵的。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怎么样,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吧。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二、知识普及(好多知识来源于百度百科)
简介:厦门,别称鹭岛,简称鹭。这个地方,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称“鹭岛”。厦门是福建省省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注意不是省会,福建的省会是福州。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资区,北邻南安,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
截至2016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20.55万人,常住人口392万人。
历史:
厦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朝。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有了“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成为日后收复台湾本岛的重要基地。晚清时期因《望厦条约》的执行,迫使厦门地区成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公共租界,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厦门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大小金门隔海相望),所以解放后有一段历史“金门炮击”。金门炮击历时21年,直至1979年1月1日,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金门炮击划上了句号。
1980年10月7日,邓小平批复设立经济特区,厦门经济有了大幅提升。
经济:
上网查了以下厦门的经济,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弱一些。网上的数据,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GDP排名,厦门是最后一名,3466亿,比第一名广州18100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它的上一名,是长春,5530亿。当然,人口总量上,尽管近几年来厦门的人口高速增长,但2015年总人口也不过386万,与其他城市差距遥远,其总人口只有广州的28.6%。
2016年GDP百强城市,厦门排在第52位,排在它前面的有盐城、临沂、大庆、洛阳这些名气不如它的城市。光看GDP总量,是无法说明经济情况的。2015年的数据,人均GDP方面,厦门人均GDP为90971元,城市排名第33,跑赢了沈阳、西安、成都这些内陆城市。
厦门,给人的感觉是环境优美,宜居城市,大家可能觉得它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实际上,还真不是。
2014年在知乎上回答“厦门经济支柱是什么”的答案中,有一个写的比较详细,以下是引用。
“1、产业结构比例:0.9:47.5:51.6
2、第二产业对经济贡献率:55.9%,其支柱是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工业产值排名:戴尔(中国)、宸鸿科技、友达光电、联想移动通信、翔鹭石化、冠捷显示科技、达运精密和厦门烟草),最好的工业园区是湖里区,其次是集美区。
3、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为39.5%,金融保险、房地产、营利性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对第三产业贡献最大。
4、从上述官方数据可看出,旅游业对经济贡献有,但地位远逊于工业、金融、房地产;至于港口,它属于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下面的水上运输业,有一定投资,但远低于道路运输业(主要是公共交通,客运货运)。”
总结一下,在各副省级城市中,厦门的经济体量最小,但因为其人口少,人均GDP较高。说的不严谨些,可以认为厦门的经济不如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经济靠前的城市,但相比中西部内陆城市,还是有其优势的。
我在网上查看关于厦门经济的新闻、帖子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话。“厦门以一个三流城市的底子,挤进了二流城市的行列,却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一流城市,这就是厦门人的痛苦所在。”写这段话的作者,是厦门人,文章里详细评点了厦门的经济形势,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为什么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其实,我发现,每个人,都有着对自己的故乡的一腔热血,为自己的家乡没有抓住机遇而惋惜。中国人一点也不缺乏自省和分析的能力,但知易行难,现实操作时,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因素,深圳,上海,这两个,赶上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
教育:
说到厦门的教育,不得不提厦门大学。重点大学(985、211)、历史悠久(1921年由陈嘉庚先生创立)自不必说。这所学校最有名的就是“美”。学校依山傍海,正大门与南普陀寺景区大门紧邻,另一边则是美丽的海滨沙滩与胡里山炮台,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去厦门那次,不知道什么情况,厦大没让进去参观,真是非常遗憾。

说点轻松的、有意思的
吃喝:
前面说了对厦门的印象之一就是东西好吃,所以这里不得不提厦门的饮食文化。
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厦门菜的特点是清、鲜、淡、脆、略带微辣(完全符合我的口味)。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厦门有个中山路,去厦门的时候专门去过那里品尝美味佳肴。一晃8年过去了,在那里吃的美味,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鱼,那叫一个鲜美,还有个花生汤,甜甜的,却不腻,也不枉排队买它了。厦门还有不少特色小吃,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都很好吃。

玩乐:
非常推荐来这个城市玩,虽然现在可能有些拥堵,但厦门的美景值得一游。其中最值得游玩的就是鼓浪屿。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鼓浪屿评为“中国最美的城区”第一名。
说说鼓浪屿留给我的印象吧。
1、建筑
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外国人兴建了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后来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
在鼓浪屿岛上有70%左右是21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好些房子一看就有不少年头,但看起来还是很漂亮,很有特色。
2、博物馆
鼓浪屿上有两个乐器博物馆,一个是风琴博物馆,馆内存放着5000余台风琴。还有一个是钢琴博物馆,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鼓浪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琴之岛,钢琴密度居全国之冠。这个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人的小岛,就有钢琴近600台,还有不计其数的小提琴、电子琴、吉他等乐器。而且音乐人才辈出,钢琴家、指挥家、歌唱家……真的是音乐人才济济。
3、园子
鼓浪屿上漂亮的园子不少,比如菽庄花园、皓月园、英雄园。沙滩、岩石、亭阁,小巧精致,又不失自然的美。
4、教堂
小小的鼓浪屿上,有一个天主堂,一个三一堂。都很漂亮,天主堂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三一堂是七十多年前,由于厦门中华基督教新街堂、竹树堂、厦港堂一百位左右信徒陆续迁居鼓浪屿,遇到台风、阴雨等天气欲渡海回厦门本岛礼拜感到不便,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联合在鼓浪屿建立教会,故取名为“三一堂”。两个都挺漂亮的。
5、咖啡馆、书店、民宿
鼓浪屿应该可以算是“小清新”最早的发源地。岛上很多可爱的咖啡馆、书店、民宿,累了就去这些地方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看看花草,逗逗猫咪,悠闲自在。
2012年国庆时,鼓浪屿单天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游客的激增在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导致岛上用电、用水、环卫等资源高度紧张。2013年,鼓浪屿岛实行游客总量控制,限制上岛游客数量并要求全面安检。庆幸自己比较早去了鼓浪屿,那时真的是太美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不过任何一个过度开发的景区都感觉失了点游玩的兴趣。还是希望鼓浪屿能保持住特色,千万不要过度商业化。
鼓浪屿太美了,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在鼓浪屿上,即使什么都不做,就坐在路边发呆,也是一种享受。”09年去鼓浪屿的时候,发现一个养老院掩映在花草树林之中,当时就在想,以后老了,在这里养老,每天养养花、逗逗猫、海边散散步、听听钢琴演奏,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
鼓浪屿适合慢慢逛,适合放松,适合胡思乱想,发呆和漫步。随意坐在一处,看看星空、想想人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下期预告:下一篇,写写让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北京。
我是千载悠悠,也是小李。这是我的城市连载系列文章小李说城市,其他城市在这里,希望你喜欢。喜欢请点赞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