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的推荐下,读完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作品《爱的荒漠》。我觉得作者的叙述过于繁琐。我习惯读完一本电子书,去翻翻评论区,看看书友们的讨论,竟意外被种草莫里亚克的另一部小说《蛇结》。有评论说,《蛇结》比《爱的荒漠》好看,豆瓣评分8.4。
虽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以《爱的荒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我更喜欢读《蛇结》。这是一本日记体小说,包含两部分内容及两封信。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称视角口述,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路易对妻子,儿女的控诉。路易决定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给私生子,以这种方式报复家人。第二部分转化视角,变成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剖析路易在妻子去世后的自白和忏悔。最后的两封信是路易的儿子和外甥女的通信。
路易是一位律师,出身低微。他的妻子伊莎出身于一个显贵的资产阶级家庭。路易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妻子。有天晚上亲热的时候,妻子喊了别的男人的名字。从此,路易更加自卑,也更加坚定妻子从来没爱过他,他不过是那个男人的替身。
路易的敏感多疑,导致他一生都陷在猜忌与嫉妒中。他猜忌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谋划惦记着他的财产,他嫉妒妻子和孩子们的亲密关系。他把家人当做敌人一样的防备。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父母在他二十一岁时,给他留下两千公顷葱郁的森林,木料被大量制成了矿柱。他变成了有钱人。
路易视财如命,只有金钱能让他安心。“只有拥有财富的老人才能活得像样。一旦他身无长物,便会被轻易抛弃。”他要对自己的钱财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第一部分的内容,就是路易的各种猜忌与怨恨。路易对家人的敌意,完全是自我猜疑造成的,他把自己困在妄想被家人迫害的困境中,无法自拔,不能敞开心扉和一家人好好沟通。我直觉后面一定会有反转。果然,在第二部分,路易离开家去寻找私生子时,收到妻子伊莎病危的信件。
路易赶回家,在妻子烧掉的信件中,依稀辨认出只言片语,他终于明白妻子是爱他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向他诉说各自的生活困苦,他的钱财能帮助孩子们化解危机。他终于明白,孩子们需要他,也爱着他。
路易自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所了解的自己皆非真实的自己。不仅如此,我还以己度人。我眼里看到的,唯有孩子脸上那点拙劣的贪婪。对孩子的恨意、对复仇的渴望和对金钱的痴迷。我的罪业还在于我拒绝在这团缠绕的蝰蛇之外找寻别的可能。我囿于这团阴毒的蛇结之中,将它视作我的心脏。如今的我垂垂老矣,只有一颗沧桑老迈的心,在人生最后的秋日里,我眼睁睁地看着烟霭中微光浮动的葡萄园渐渐沉寂,眼见着它沉沉睡去了。我爱的人都已死去,能爱我的人也已消散。而活着的那些人,我既没有时间向他们奔赴,也没有气力再重新探索了。”
看到路易这一大段自白忏悔,有些动容。如果在伊莎活着的时候,他能想明白这些事情,能化解蛇结,至少还能有温暖的暮年可相依偎。
路易这一生没有爱过任何人,他在临终前的忏悔,得到家人的谅解,完成自我救赎。通过两封信的内容,可见一斑。“在他生命最后的辰光里,身上却笼着一层奇异的光。”
《蛇结》让我看到一个性格扭曲的人,这一生过得多么不快乐,痛苦缠住了自己,也缠住了家人。他以为这一生没有被人爱过,他以自己的方式报复家人。他的内心如同蟒蛇缠绕,蛇结使他成为见不得光的阴暗之人。直到妻子去世,他的心里才透进一丝亮光,他才试着打破蛇结,慢慢从自我束缚的囚笼中走出来,去理解家人。在临终前最后的日子里,改变了自己的冷酷,用爱温暖了家人,也得到家人的宽恕,完成自我救赎。
拥有和谐美满的幸福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如果一家人都不能坦诚相待,那该有多么令人窒息。好在,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蛇结》的最后给出了完美的结局。他不愧是心理分析小说大师,他能写出人物内心最隐秘的心里活动,读完大开眼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