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知天命的年龄开始周游列国,直到六十多岁耳顺之年。他一路颠簸,很不顺心,但他一直很虚心,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什么挖苦话,他都听得进去,就连郑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也点头称是。刚到楚国就被接舆挖苦“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他说,你孔丘怎么这样丢人现眼!过去的错就随它去吧;将来的事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从政者都很危险,你还理他们干吗?即便在如此世道之坏,也要尽自己的绵薄力量扶大厦于将倾。
如果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固执的不识时务,又何尝不是一种初心的坚守和使命呢,比如海瑞,比如张居正。很认可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做事,就会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鼓励的,有嘲讽的,有调侃的,有劝诫的,有赞美的,等等。可不管如何,人应当守住初心,一往无前的笃定前行,因为这是自己的路,这是自己的人生选择。
时隔两千多年,今天读来竟与孔夫子有惺惺相惜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