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我无法超越的一个存在。
妈妈非常聪慧。在因为贫穷而无法读书的无数中国女性中,母亲凭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在一天夜校都没有读过的状况下,自学识字,看书看报不成问题,连电视剧的字幕都认得下来。这在文盲遍野的中老年妇女中并不多见。所以母亲出远门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就记得路牌和公交车线路。
妈妈的厨艺远近闻名。继承了外公外婆手艺的妈妈,每逢节假日子女回家,总能轻而易举地做出一大桌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日常饮食也想方设法做得美味宜人,对付父亲和弟弟刁钻的口味不在话下。端午节时,找她包粽子的人络绎不绝,需要早早排队预约 。各种腌菜干菜、西红柿酱等年年给我们准备好,随便做什么都好吃得没朋友。退休在家,她常看美食节目,有时学着主持人的做法捣鼓出什么新菜品,让我们惊喜不已。她是常学常新的人,不愿拘泥于一成不变。
妈妈的女工很棒。小时候我就从学会了织毛衣。我女儿出生后,妈妈做出来的小衣服裤子围兜鞋子、编织的毛衣帽子让我们和邻居赞叹不已,那些花样和配色商店压根买不到。女儿常自豪于她外婆的心灵手巧,而我只学到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惭愧啊!现在,她老人家已经77岁高龄,老眼昏花,为了消磨时间,还在给我女儿织毛背心和手套。
妈妈洞悉人性。出生于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母亲对人情世故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同事、邻居、亲戚的关系始终非常融洽。来而不往非礼也,妈妈经常帮邻居一些力所能及的忙,对别人的帮助以礼相报。哪怕是对我们子女,也懂得保持距离和尊重,不插手子女的生活,进退自如,活的简单而舒心,这在许多没有界限感的家庭是做不到的。
妈妈是勤劳的代言人。自幼操劳的母亲,离开父母姐弟,来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凭借自己的勤劳,在工厂辛辛苦苦地工作,常年三班倒,就这样和父亲一起养大了三个孩子。退休后,天天忙里忙外,大事小事都是母亲一个人操持,父亲和弟弟乐的当甩手掌柜。77岁的老人,每天7点(相当于北京的5点)起床,烧水做饭,买菜收拾,从不拖延。父亲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从未为家务活操心过。我有时觉得母亲太累了,但不服老的母亲依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或许这就是她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式吧。
最不用说的是对孩子的爱。妈妈的爱是永远也写不尽的,她在第一时间会想到孩子的需要,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着,懂得分享,赢得了家人和亲朋的尊重,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却很低,勤俭节约了一辈子,这是那个年代人的普遍习惯,哪怕给她买了新衣,也舍不得穿。特别是父母每天坚持锻炼,七八十岁的人,很少生病住院,这给我们子女就是极大的福分了。
妈妈一天天老去了。曾经矫健的步伐如今也变得蹒跚起来,头发还没有完全变白,但行动起来不如过往。每次听她说起老乡和同事、邻居离去的消息,我的心也会变得沉寂。打电话时,母亲永远都说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