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作者: 卧山看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2:46 被阅读0次

燕人蔡泽,博学善辩,自恃才高,经常乘着自己的破车到各个诸侯国游说,一直没有得志。

一般人遇到挫折都会颓废,甚至怀疑自己,但蔡泽一直都很自负。其实这种自负是对自己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自我肯定,特别是在接连遭受挫折的时候,仍然自信是很难得的。况且蔡泽早期的高调也是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一个无名小卒不表现自己,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且看蔡泽接下来是这样做的。在各个诸侯国都碰壁的时候,他决定西入秦国咸阳,住在一个旅馆里,经常对旅馆主人说,如果我当上了秦国丞相,我一定会厚待给我让位的丞相。主人问,你是什么人,希望自己做丞相?蔡泽说,如果秦昭襄王见我,我一定会代替范雎做丞相的。这些话很快传到范雎那里。

富贵险中求,这样的事大肆宣传出去,夺人相位一般会被杀头的,但不宣传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被人知道,这完全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啊!古人为了出名,也利用了舆论的力量,这种出名的方法被后世之人用到了极致。

丞相范雎听说有人想代替自己,于是把蔡泽召入相府问他为什么要夺人爵位。蔡泽说了一段话,不得不说是以理服人: 天有四季,人有功败,成功者退,将来者进,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传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者,为下耳。就比如秦有商鞅,楚有吴起,越有文种,都是功成而身死的人。而应侯您不如这三人的功绩,而禄位过盛,家族富贵,几倍于三人,况且这三人都不能免祸,您这样不思急流勇退,为己保全,贪利不止,祸将至矣。应侯您当初一介平民,得遇秦王,位为上相,何不此时归相印,择贤者而荐之,祸则免矣。

蔡泽说完,范雎奉他为上宾,第二天就把蔡泽推荐给秦王,范雎请归相印。秦昭襄王不得不任蔡泽为相。

秦孝文王即位,只几天就死了,在吕不韦和群臣的努力下,秦庄襄王即位,庄襄王能够即位,吕不韦早多年前就开始策划了,庄襄王信赖吕不韦,蔡泽看到这种局势,主动让出相印,吕不韦为丞相。

一个人一时的自知之明很容易做到,难的是一辈子都有自知之明,特别是位高权重,爵禄富贵极盛的时候,能够舍弃这些,确实违背人性,有人为了维护利益,不惜身败名裂不惜诛灭九族的事太多了。反而像蔡泽这样特别有自知之明的人寥寥无几,功成身退有时候是人的一厢情愿,真正处于高处再想居陋室的人几乎没有。蔡泽在无名的时候高调做事,在位高至顶的时候低调退出,不失为智慧之举。

相关文章

  • 要有自知之明

    孔子曰:“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的人是谓贵人。 贵人反义词是什么?贱人,就是犯贱! 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自我的...

  • 晨语问安2020年11月12日

    『晨语问安11.12』人贵有自知之明,同时,难做到的也是难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必须知道自己优劣势所在,必须清晰自...

  • 一日一书

    自知之明

  • 一日一书

    自知之明

  • 2017-09-14

    自知之明

  •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就是对自己非常了解,了然于心。有自知之明...

  • 认清

    人贵在自知之明 自信与自知之明又不同 真正的自信不是知道自己的好 而且清楚自己哪里不好 自知之明是知道自己哪里不好...

  • 贵在自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

  • 自知之明

    人可以不服输 但必须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 才能知道赢的方向

  • 箴言思语(111)

    人只要缺乏自知之明,就会制造对立。一本书也许能教会你如何得到自知之明,但是真正的自知之明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 很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知之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vm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