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梦边花语听见否
那么佛陀是如何建立“二谛”模式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在什么佛经中有所体现呢?
简单概括起来二谛的特点就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模式。具体形容如下所示:
第四层:世俗谛(第三层的胜义谛),胜义谛;
第三层:世俗谛(第二层的胜义谛),胜义谛;
第二层:世俗谛(第一层的胜义谛),胜义谛;
第一层:世俗谤 胜义谛。
以上是按四层来示意的,那么到底构建几重“二谛”才是相对合理的呢?这就需要从佛教经典中去找一找根据了。而对“二谛”进行过论述的经典是什么呢?
大家听说过玄奘大师翻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吧,在这部论的第九卷中有“四重胜义”的提法。从中可以看出,印度论师们在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就采用了四重模式。
而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产生了一个三论宗,就是以三部论典为基础而建立的一个宗派。这三部论就是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在这一宗派中,有一个大祖师叫吉藏,他在讲二谛时,也是构建的二重二谛。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印度的论师,还是中国的佛教祖师都试图建立四重“二谛”。
那么从下期开始,我们就从第一重二谛开始说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