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散文)

作者: 王浴海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1:15 被阅读329次

              落    榜(散文)

                    王浴海

      不知道是命运在跟生存开玩笑,还是生存在拿命运寻开心,反正,那一年,著名学者丶教授、作家、文化企业家高岩树高考落榜了。可以说,凄凉地落榜了,悲惨地落榜了。

                    一

    九月中旬,几乎全国所有城市的大学都开学了,他一一一高岩树一一一,一位读初中时即开始发表散文丶小说丶诗歌丶短评的少年作家,录取通知书仍然杳无音信。他一次次从二百里开外的乡下,风餐露宿,爬山涉水,飞腾着想象,燃烧着渴望,赶到学校。背着一个褪色的黄书包,在收发室的窗口前徘徊。如油烹如火煎的期盼,一次次落空,一回回破碎。

      一身洗得发白的蓝斜纹中山装,难于包裹那颀长、笔挺的身材喷薄而出的青春气息,一双来不及抖落跋涉泥巴的几个漏洞的圆口黑布鞋,也丝毫不减他特有的儒雅和文静。额前不时掉落的一绺卷曲的黑发,两眼不时闪烁的疑惑、卑怯的光芒,白晳丶俊逸的面孔上挥之不去的仆仆风尘,都在标注着他的失意和失衡,都在表述着他的可怜和可悲。同时,又都在隐隐地释放着某种内蕴的次声穿透云遮雾障的振动,又都在遥遥地闪现着某种气质的微波四向辐射的奔突。然而,这些,肉眼难于发现,世俗难于捕捉。投射过来的眼光,有探寻的,偷窥的,轻贱的,轻慢的,讥刺的,窃笑的,当然,也有惋惜的,怜悯的。就象一只从蓝天上突然跌落的鸟,就象一条从深水中被捞出的鱼,他不得不接受来自各个角落的不同眼光,不得不承受来自各个角落的各种眼光的聚焦和烧灼。

      他踯躅着,他蹀躞着,他趑趄着,在玄关的大厅中,在收发室的小悬窗前,在熙来攘往的师生的眼光烘烤下,他无助地辗转着,他畏怯地盘桓着。

      清秀的面孔上,那曾经闪亮的白皙,此时,己变作灰白;深邃的双目中,那曾经勃发的灵采,此时,己化作茫茫然的空洞。他应该逃离,但又不能逃离;他应该躲藏,但又不能躲藏。他只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裸露着,他只能在众目睽睽中瑟缩着。

        从穷乡僻壤的家,到通都大邑的学校,二百里开外。对于一位无钱乘车无钱食宿的穷学生来说,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涉三道水,攀五道梁,盘密如蛛网的羊肠小道;意味着寒风中不断咬一口凉透的大饼子,井台上不停牛饮半柳罐冷水;意味着白天树荫当被丶大地当炕,夜晚跟蜂拥而至的蚊虫争抢一张低档旅店的床……

                  二

      他己经往返十几个来回了。他己经穿梭几十个日日夜夜了。从酷暑走到秋凉,从秋凉走到初霜。一路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了。一校庭,满街黄叶无人扫了。他还在往返,还在晃动。

        还等什么?还盼什么?可怜的学子,天真的孩子,一切的一,早被一向尊为“灵魂的工程师"的班主任邬先生朱笔圈定;一的一切,早经一向敬为“灵魂工程师"的灵魂一一一主抓高考的教导主任一一一赫主任一锤定音。

      那年高考讲究政审,政审,决定弃取存亡,所在学校有绝对权力。他初中毕业升高中时,正遇国家发展波浪的谷底,教育大收缩。高中,只能在五个县三千余名考生中,招收一百人,他有幸考取。三年过去了,高考又遇教育大发展,不少中专学校都戴上大学帽子。应届毕业生“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还嫌不够,只好动员社会青年报考。然而,那位每天课余时间都兴致勃勃地运用学校惟一喉舌一一一广播喇叭,把声嘶力竭的大呼小叫,蛮横地塞到校园每个角落的赫教导(“文革"时,曾在滴血的皮鞭下,满操场学乌龟爬,己得喉癌),那位热衷于运用不知从哪学来的特务手段,专事对班内的学生组织跟踪丶盯梢、偷听丶偷窥,想方设法在同学之间诱导告密丶出卖丶暗算的邬班任(营钻,并没给他带来好运,后来,被搁浅在一个偏远小镇中学,抑郁而死),却把这视为从教以来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的纯洁和纯粹以求晋升的机遇,打出的招牌是,不向智育第一投降,不给母爱教育留有余地!提出的招摇过市的口号是,虽然“一个萝卜顶一个坑“还有巨大缺额,但宁缺不滥,绝不给社会主义安装一个定时炸弹!

      谁是定时炸弹?定时炸弹是谁?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多少个霜晨雨夕,多少回潮起潮落,多少次萌动萌发,多少季花发风筛,抽枝拔穗,这种生命的律动,生长的勃动,发展的跃动,怎么竟然与定时炸弹同日而语?这种定时炸弹,怎么竟然与“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祖国大花园的自然生态混同?

      天真的学子哪里想得到,他不幸碰到的那两位心理偏差到嗜虐程度的高考主管者操持的政审,早已不是社会学意义的审查,而是生物学意义的排查。如果科技手段允许的话,便会不由分说地把显微镜头对准各个系列的受精卵,解析恨不得达到遗传基因丶父系母系各分支的染色体的量子级。两位嗜虐者,在不到百人的毕业生中,竟然成就感十足地发现了十位定时炸弹:有的父亲是富农,有的老爹当过土匪,有的外祖父为资本家,有的舅舅当过国民党大兵,有的二姨曾是伪连长太太,有的姑父的小舅子移民海外……(后来的事实表明,不少为假说丶假证,以后入党提干时,都获得了甄别)。

        这些定时炸弹中,竟然有高一到高三的校学生会学习部长丶生活部长,有省市物理竞赛丶数学竞赛金奖得主,有少年作家,还有一位,因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获得团市委通报表彰……。两位嗜虐者慨叹,嗟叹,这些人,实际表现这样突出,如果没有这种政审的拦截,作为定时炸弹,说不定会射向哪个方位,保不准能射到哪个部位,后果不堪设想。

      在十位定时炸弹的政审报表上,两位嗜虐者满足感十足地写下了铿锵作响的结论:

      “我们的意见是,一般专业,亦可考虑不予录取。”

      并赫然盖上学校党支部的公章(那位党支部书记“文革"前夕闹情绪,在信封上乱写,被人挑出一条指向伟大领袖的反标,挨揪,成了货真价实的定时炸弹)。

      可怜的书生,在不知道早己被恶谥为定时炸弹的情况下,与别的孩子一同兴致勃勃地照像丶填表、交报名费丶领准考证;跟别的同学一起兴高采烈地进考场丶对考号丶答考题、考后对答案;同所有的考生一样无限渴望丶无比憧憬地等消息盼来信梦发榜……然而,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模拟,一切在起点就画上了句号。作为定时炸弹,他们的考卷,在政审阅卷时,就被一一抽取出来,连批卷人的顾盼回眸,都无缘接触。

      几名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几朵祖国的花蕾,几株民族的芽芽,几位上进的学子,几个无辜的含苞待放的生命,就这样被他们的贵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者,利用某种规定的倾斜形成的空隙,肆意地捉弄着,残忍地玩弄着。他们的焦虑,他们的焦灼,他们的焦炙,在嗜虐者那里,引出的不是怜悯,而是以求水至清而标榜纯洁度数高的快感。

      “连续地向左转,必然碰见向右转的朋友。"(鲁迅)伟人的名言,并非即兴戏谑,而是穿透迷蒙的电闪。教育,最不能舍弃的是对人的尊严的呵护,对人的发展的爱护,对祖国和民族人力资源的保护!教师,最不该丢失的是善良,最不该远离的是善良,最不该怠慢的是善良!善良,是教师的高度,也是教师的底线!这种底线一旦突破,所谓“灵魂工程师",还有灵魂吗?

                    三

      我们这位傻等苶(nie)盼的少年作家,只是其中之一。

      他己经两天没吃饭了。不争气的肠胃,不合时宜地汩汩作响;不甘寂寞的虚汗,不分场合地淋淋漓漓。两眼,开始闪烁金星;两腿,开始突袭微颤。他下意识地摸摸衣袋,那里有一元五角钱!那是他的全部路费,那是他家所能集中起来的全部现金,那是他家的六只老母鸡辛辛苦苦孕育半个月的生产总值呀!他按了按,嘎巴嘎巴的还在!一阵欣喜,如同一阵花间的熏风,从心头拂过。一线不易觉察的笑丝,从嘴角扯出,旋即,又被额上摔落的几个豆粒大的汗珠砸断。他意识到,关键时刻到了!应该拿出三分钱,到街里的国营食堂买三两高粱米饭,倒点不花钱的酱油,狼呑虎嚥一次!想着,便车转身,迈向大门口。可是,全线包抄的虚脱,上蹿下跳的颤抖,给他的,却是神经的短路,脉冲的掉闸,飘忽,荡漾,悬空,晕眩,如仙如醉,如梦如冥。扑通,他一头栽倒在门厅前的台阶上。

    若干年后,当他成为这所学校历届毕业生中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几个人之一以后,当他有幸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以后,欣慰地笑了,说:“我几乎用大半生的时间,把当年的落榜,改写成了我亲爱的母校教育史上一个黑色的幽默!"

    原载2006年7期北京《教育艺术》月刊“美的寻觅"专栏。

    附发表后的短评:

          多主题的《落榜》

              闻钟

    一篇小小散文,竟然几个主题。而且,几个主题竟然互为表里,互动互补,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是为平中之奇。

      《落榜》迎面展开的是,一位少年才俊高考落难的画面。不乏工笔细描,密针巧纳;不缺浓墨重彩,镂骨铭心,画面本身即令人震颤。

      一位出类拔萃的少年才子,招谁惹谁了,在决定人生走向的紧要关头一一一高考之时,竟然被他的老师以政审的名义(其实就是派人四处打听父系母系成员的自然状况,作个记录,打个证言,根本谈不上"审”。)定性为社会主义定时炸弹,而且,并不告知。竟然充分利用这位少年才子的上进心丶求知欲,对其进行肆意的捉弄,残忍的耍弄。教师,远离“人性化";教育,远离"人本位“。直接后果便是,人才一一一祖国的花朵,末来行业骨干,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遭受了不应有的摧残和践踏。后来这位少年才子发展的事实表明,当年,把其定性为社会主义定时炸弹,是何等愚蠢丶武断和荒诞!毫无疑问,是教师无法掩饰的悲哀。

      这应该是第一个主题。

      画面背后的主题至少有两个。

      1,当年,在这样一所学校这一届毕业生中,遭遇如此厄运者,并非少年才子一人,而是一批,共计十人(多是品学兼优者),均源于那种简单而又草率的生育背景系列的自然主义排查,而被定性为社会主义定时炸弹。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蜻蜓点水式的生殖排查结论,不少源于道听途说。甚至有的出于嫉妬心的有意歪曲及编造,以致后来入党提干时,不得不耗时费力一一甄别。这一方面表明,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评价及至决定弃取,把先天决定论推到惟一地位,是何等荒唐和荒诞;另一方面也表明,这种严重违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唯物论的荒谬,居然能在一个角落里演绎出教育悲剧,显然,是暗应了当时社会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极左思潮。于是,便从细微处切入,表现了一个大主题。

      2,生活是不容欺骗的,谁欺骗了生活,谁就必然遭受生活的严厉惩罰。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命运(都用括弧作了交代),正好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些投机取巧者,可以逞能、逞强丶逞凶于偶然的一瞬,但却难于同“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语)相抗衡,最后,难于躲开可悲的下场。

      几个主题互动互补互融,集中到一点,就是全力表现:

      教育,最不能舍弃的是对人的尊严的呵护,对人的发展的爱护,对祖国和民族人力资源的保护。教师,最不该丢失的是善良,最不该远离的是善良,最不该怠慢的是善良!

      文虽短而意深,读后,甚有突兀奇崛之感。其成功的缘由何在?答曰:从体验深处丶从思考深处提取出来的生活血肉,往往最具立体感,绝非技巧之功。

相关文章

  • 落榜(散文)

    落 榜(散文) 王浴海 不知道是命运在跟生存开玩笑,还是生存在拿命运寻开...

  • 坚强毅力出哪里,乡下少年长鱼张

    ——读简友铭帅之念的优美散文《乡情记忆.“张长鱼”》 苏北平原有水乡, 兴化就是我故乡。 乐明中考落榜后, 赋闲想...

  • 落榜

    落榜 山人演易阁~韦正心 有些人,其一生就好像命运已经注定了一样,任其如何努力、怎样奋斗,结局总是很残忍,穷其一生...

  • 落榜

    文/红尘一凡 大街小巷 流言蜚语 暗波涌动 成绩 在分数线的漩涡挣扎 寒暑交替 背律算题 六月飞雪 付出 在一纸休...

  • 落榜

    成绩最终还是出来了 而我成功的落榜了 有点难过 又有点失落 只能化失败为动力 继续努力拼搏

  • 落榜

    天气刚刚入秋,一片黄叶飘落在骑着单车的小雅身上。小雅感到很温暖,那是因为身边有几个同学相伴而过。 他...

  • 落榜

    三年,努力,一朝,成梦。 三年前,带着一腔热血进入了凤城。如今像是在冰库。没人理解,没人尊重。 三年里,我一直在学...

  • 落榜

    一夜之间,周围突然多了很多选择二战的同学,也有人拼命怂恿我不要让过去的努力付之东流(不知道此人什么目的),但是...

  • 落榜

    寒天连绵未见日, 乌云密布欲摧城; 萧萧树木却无叶, 稀稀落落游人行; 忽闻落榜难置信, 再三确认不可改; 费力半...

  • 落榜

    终于等到这一天,等了两个月,紧张得连大姨妈都迟到了一星期,结果……居然没抢到(ᵒ̤̑ ₀̑ ᵒ̤̑) OMG! 本...

网友评论

  • 肖公子:老师对人物细节的描写十分到位!以犀利的文笔反映出那个荒唐的时代所发生的荒唐事,让人唏嘘不已!
    王浴海:@肖公子_1973 谢谢您
  • 天际1916:当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如何呢?……
    王浴海:@天际1916 谢谢您的阅读
  • 任铁玲:……命运在跟生存开玩笑,还是生存在拿命运寻开心……
    好文:+1::+1:…看着心情沉重:pray:…收录带走了……
    王浴海:@任铁玲 谢谢您
  • 林柯榕树下:欣赏!收录!早安🌹🌹🌹
    王浴海:@林柯榕树下 谢谢您
  • 淡水泉:苦难也是一种财富。
    王浴海:@淡水泉 谢谢您
  • 素心suxin:读完内心沉重,试问:教育的主旨是什么?当受教育者已再无尊严可寻之际,教育,已经走向穷途末路!
    王浴海:@素心suxin 深刻

本文标题:落榜(散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c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