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忆々恩 | 来源:发表于2019-04-12 18:28 被阅读0次

      我今天家书的主题是“看见”。学习致良知,断断续续到今天,快两年了。我觉得致良知的伟大力量在于,她让我看见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的事事物物,让我对“心明眼亮”有了些许体悟,才渐渐明白只有心明才能眼亮,才能看见更多。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看见了一个无比渺小的自己,也同时看见了一个充满来力量、内心拥有无尽宝藏的自己。原来有一种东西真的可以让我们始终充满力量,永存信念,那便是“初心”的力量、立志的力量。致良知确实让我再次找回初心,这颗初心可以更加扩大,也许以前什么都装不下,到现在能装下一个人,或许还能装下两个人、三个人···甚至以后会装下更多的人。

      “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因为傲所以不明。致良知的力量,让我看到了身边更多优秀的人,他们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越是看见他们的优秀,也越是看见自己的不足,不再像以前,总是从内心看不起自己的领导,感觉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等等,现在想再去挑刺,好像也挑不出什么了,现在周围每一个位置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长处,都有他们适合这个位置的特质,而那些特质正是我所不具有的,有时候我也会反问自己“换作是我,我可以吗?”这样的问题,总能浇灭自己的一些火焰。

        遇见问题,看见需求,也看见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月下旬参加深圳公司某分店甲方监管给我们员工的培训会议,整个会议让我们觉得无地自容。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看似一句话的问题,在我们看似很渺小的问题(其实不知道多少次,我们都以“都是小事”回避了更多的问题),堆积起来,就成了甲方眼中的大问题。“仪容仪表·服务礼仪”,或许是最简单的培训,但如果我们没有做到,即使我们的菜很好吃,就会导致我们给顾客带来的服务也是掺杂着“差评”。过后我一直问自己,甲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满意,才能不给我们挑刺?后来和云姐交流,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是错的,因为用“挑刺”这个词,意味着我对甲方提出的问题从内心是不认同的,我还自认为我们做的蛮好的。其实自己真的错了,我应该问自己,到底应该带给顾客什么样的服务,顾客才会有更好的体验感,让顾客切实感受到食堂的温暖。如果能真正带给让顾客竖起大拇指的服务,我想也不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顾客的笑脸、顾客的大拇指,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

        致良知,走出原本内心的束缚,看见更多。

                                                      白露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dh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