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习惯于不劳而获。
明亮的灯光仿佛能够穿透身体,直照内心,小A不得不环起双臂,眯起眼睛审视周围的世界。"宽敞明亮,堂而皇之,漫漫似无边际",这是小A对这里的第一印象。
天地如此广阔,广到如果你不自己主动去寻找,可能一生都不会遇到一个人,更遑论一个对的人。它洋溢着散漫自由的气息,没有强迫,没有被动,唯一需要的,只是主动。
“主动么?”冷冷望着中央大厅上一撮一撮谈笑宴宴的人群,小A微皱眉头,喃喃无语。两个简简单单的字,摆在小A面前却是一道难以逾越沟壑。他只会躲在昏暗无光的角落里,竖一双冷眼,评判人间世。他从不会、也不敢往中央走去。那是个万人瞩目的地方啊!
”我难道不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踏一个阶层爬上来的么?凭什么不敢去?“
可惜世间从来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对于不那么活跃和外向的人,逃避是最舒适捷径。他只是不喜欢在人群里待着,不喜欢那些形形色色的目光。他是如此的敏感而又脆弱,周遭一动,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敏感的神经造就忧郁的灵魂。
“谁终将声震山谷,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忧郁而沉默的人,要么蜕变化茧成蝶,要么沉沦堕渊成魔。
图片源于网络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个问题便随之而生。一般人们不会轻易去思考,哪怕触及也只会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会想起问自己“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小A同样如此,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到这么一个地步。
他就像一个孩子,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然而大部分野心勃勃的孩子却又是懒惰的孩子。为什么?因为有野心却又缺乏勇气:野心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看不到任何实现它的希望。
他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失败,因为他从未面对真正的挑战。当需要和他人竞争时,他总是回避问题或拖延决定。他始终信心勃勃,“如果自己不那么懒惰,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他喜欢在幸福的白日梦中寻找安慰:“只要我想做,没什么做不到的!”于是,不管是否失败,他都可以对自己的失败不以为意,对他人嗤之以鼻。倘若感觉自己无法达成,只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懒,并不是不能”,就能重拾自尊。
他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习惯于不劳而获。
“我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吗?”很多情况下小A已经习惯了这样问。如果没有得到,他就会认为生活漫无目的。他想着,”如果不能得到我想要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悲观厌世成为了生活的常态,一种名为“求死愿望”的东西渐渐滋生。他被这可怕的气息侵蚀包裹着,变得神经质,从自己错误的生活方式中构建出了一整套社会理论,奉为至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