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题一: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封信及启发
在38封充满智慧的信中,第7封《最可怕的精神破产》给我的感触最为深刻。
这封信的核心是教导儿子如何面对挫折。洛克菲勒讲述了自己早年创业时,公司因一场意外的大火而化为灰烬。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第一时间积极地寻找重建的机会。他的一句名言:“我把失败当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涩,吐出来的却是精神。”
对我的启发在于“精神破产”的概念。
洛克菲勒认为,真正的破产不是财务上的破产,而是精神上的破产。只要精神不倒,人就永远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这与我们教育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高度契合。
1.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上绝不会一帆风顺。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比赛的落选、与朋友的一次争吵,都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灾难”。我们教给他们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更应是一种“乐观前行”的韧性。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挫折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学习“行不通的方法”的过程。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我见证过无数孩子的起起落落,最终的成功者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坚韧、最乐观的。
2. 作为母亲:我的孩子也经历过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我对他的教育,也包含了这种“精神永不破产”的信念。当他遇到科研瓶颈或求职压力时,我传递给他的乐观与坚韧,也是比任何物质支持都宝贵的财富。
这封信提醒我们,无论是在教育场域还是家庭生活中,我们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守护并锻造自己和他人“永不破产”的精神。
导读题二:关于“财富是责任”与“贪心大有必要”的矛盾性
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揭示了洛克菲勒深邃的财富哲学。它们并不矛盾。
1. “贪心大有必要”:洛克菲勒这里的“贪心”,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贪婪、自私和永不满足的物欲。他将其重新定义为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想要做得更多、成就更多、拥有更多”的雄心、抱负和进取心。他认为,正是这种“贪心”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从蛮荒走向文明。对于个人而言,它是点燃行动引擎的火种,是追求卓越、创造价值的原动力。没有这份“贪心”,人容易安于现状,停滞不前。
2. “财富是种责任”:这是对“贪心”所驱动行为的**价值引领和道德约束。当你通过雄心、努力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后,你该如何看待它?洛克菲勒认为,巨大的财富意味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不属于个人享乐,而是一种社会资源,你有责任让它发挥更大的效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行业创新、促进科研教育、资助慈善事业。他本人毕生投身慈善,创办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便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
结合当下:
在当今中国,“共同富裕”的理念正是这种辩证关系的完美体现。它鼓励人们通过合法经营、勤奋创新去创造财富(“贪心”的正面驱动),先富起来。同时,它也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倡导先富带动后富,通过慈善、公益、创造社会价值等方式回馈社会(“财富的责任”)。
例如,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怀揣着改变世界的“雄心”(贪心),创立了伟大的企业,积累了财富。随后,他们大力投入乡村振兴、教育事业、灾难救助等领域,正是履行“财富是责任”的承诺。因此,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健康的财富观:以雄心驱动创造,以责任引导使用。
导读题三:结合一个教育理念写育子体验
洛克菲勒在信中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运气靠策划”。他认为,好的运气是靠计划和准备创造出来的,它不会凭空降临。
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多去体验成功,增加自信,我也为孩子“策划”了好多次的运气。比如跟他下象棋,初期阶段,我故意示弱、走错棋子,让他在赢中获得信心,培养他对象棋的兴趣。随着孩子下棋水平的提高,我便拿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让孩子接受挑战。
“越努力,越幸运”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的好运气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所谓的“天赐良机”,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另一个名字。我努力了,我的运气就会好。也只有当自己努力了,好运来了,自己才能接得住,要不然,即使好运降临,我们也没有能力来接受、来享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