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相继出炉,通过研读这些高校的招生简章,我们发现报名条件提高、招生计划削减、审查愈加严格、优惠幅度大幅调整已成为大势所趋。
非省一竞赛学生和文科生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难免怀疑:难道前功尽弃了吗?针对同学们这些顾虑,学为教育结合专业经验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已出简章高校几乎都把报名条件定在五大学科竞赛省一,可谓“无省一不自招”,但退一步讲,省一获奖人数毕竟有限,而且获得省一级以上的学生自然更青睐清北等第一梯度高校,不仅是大多数考生可能达不到要求,大多数高校也要为招生计划考量。
所以,虽然高校招生条件普遍偏高,但大部分高校为具有其他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仍然留有机会,参见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招生条件2。
而且,在招生条件上升、优惠幅度缩减等大刀阔斧的调整之下,高校为提高录取优秀考生的概率,院校限报数量可能会进行适当放宽。
如果你着实心仪于某所高校,而且平日学业成绩优异,能够出示证明自己在所报学科方面具有突出专业能力和潜力的权威材料,切勿妄自菲薄,建议报名尝试,当然,报名前可联系招生办咨询。

文科类竞赛权重下降是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出现的重大变化之一,众多高校把在语文、英语大赛中获得省级或者国家级奖项作为招生条件,但是2018年,除了北京林业大学对英语能力大赛有说明外,其他学校都未注明认可甚至取消了具体文科类赛事名称。

今年从目前已出院校招生简章情况来看,确实对文科类招生鲜有提及。但并不表示文科生就绝对没有机会,例如,今年武大自招文史哲专业各开放15个名额,文科招生突出综合成绩,并且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考生在思想政治和学生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例:获得市级三好学生称号)同样可以报名。
其次,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有90所,目前已公布的仍属少数,后续还会有大量高校招生简章出来,同学们务必及时关注。此外,同等条件下,往年认可度较高的新概念作文、创新作文、创新英语、英语能力等文科类竞赛仍旧是文科生报考的重要参考标准。
高考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试题难度亦有所调整,考生成绩整体呈现扁平化态势,众多学校和考生纷纷关注其他的招生途径,以提高高考成功率,而考生忽视自身实力与发展差异一哄而上,又导致高层次院校招生规则的激变,如此一来,仅凭高考成绩或自招进入名校的胜算在不断降低。

出现上述问题不足为怪,毋宁说是招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由之路。今年自招新政的变化,也势必会导致众多原来准备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转投综合评价竞争的大军中。
对于2019届考生来说,如果前功尽弃、止步于此,无异于抱着侥幸心理赶热闹,耽误了宝贵的复习时间,做无用功且得不偿失,建议结合高校招生条件量力而行,可能的话积极争取,切勿盲目放弃,以致与“真爱”擦肩。
对于2020届、2021届考生来说,这两年自主招生降温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参加自主招生,还是竞赛、综合评价,必须及早明确方向、量力而行,提前进行顶层设计式的规划,精细化研究学校发展,明确高校人才需求,切合选拔宗旨求来提高自身素质,唯有如此,才能让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招考方式真正成为自己走进名校的助推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