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大两届的学哥,聊天说:感觉大学后的每一天都在无限的忙碌,甚至一度成为理想大学和现实大学天差地别的矛盾混为一体。
幻想中自己的大学青青湖畔,怀抱着书本慢慢游走,心中依旧是个小学生,简单乐趣。想到什么就会去做,想说什么就会随口而出,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必苟且迎合,不必贿赂巴结......
那方沉默了许久,
后来慢慢地说:
“从人生的起点到人生的一半时,你会发现现在的你已经被时光打磨的圆滑,不再是那个想说什么就脱口而出的的小,懂得了人情世故,阿谀奉承,变成了自己以前不屑的自己。”
一开始,或许是在所谓的“生存的法则”面前的猥琐发育,因而被渐渐的腐蚀,以至于到最后忘记了面具后还有个真正的自己。可能是真的这样了,又有谁会喜欢这样!
活出自己的个性,不必苟同,不必逢迎。不要因为诱惑与目的忘记了初衷,就像给风命名的目,不是他要去的方向,而是他来时的方向。
“
喜欢读书,就去徜徉于优美的文字当中,或陶醉、或痴迷;
喜欢聆听音乐,就去泡上一杯咖啡,享受于爽心悦耳的旋律;
喜欢自然,就去清新的蓝天下尽情呼吸,或快行、或慢走。
”
小桥流水、清溪杨柳,小墙东风,半亩方塘,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 ……
undefined
undefined
那种东施效颦的低级模仿他人的节奏,只能让自己产生“拔剑四顾心然”的迷惘。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位置,遵从自己的内心,会找到最美的自己。只要内心不乱,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外界就很难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