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好不容打通了老伴儿手机,本想着他该下山了,万万没想到走错道了。眼看着时间已经下午1点半,还没找到正道。我建议他放弃,直接下山。
他说没有路,下来更艰难,况且他已听见上头有人的说话声,证明快到顶了,不可能下的,说他要节省体力,不和我多说了。然后手机就断了。
我越想越后怕。因为出门仓促,他背包里只装了二瓶矿泉水、一瓶可乐,一袋酸奶、几块奶糖、一个桔子、一个苹果、几块煎饼。如果不出意外,按这条线的距离来算,这些食物足够了;可现在出现了意外,距离和时间都没法估算,他已经在山上走了3个多小时,我知道,这些只能当作零食的食物,撑不了多长时间的。
只顾着胡思乱想了,不知不觉,偏西的太阳已把树阴够开。我起身离开这里向停车的地方走,发现离车不远处有个问崧小院,便走了进去。
院子里整洁雅致,别有洞天。袅袅香烟驱赶着蚊虫,几只野猫在院里玩耍,这温馨的画面,我一眼就喜欢上了。


女主人干净利落,热情好客。得知了老伴儿还在山上,她劝我不用着急,就在这里安心等。
她问我吃不吃豆包,早上才蒸的。我说可以尝尝。
这是用南瓜面做的红豆包,皮薄馅足,特别好吃。我想带走几个,问她多少钱一个,她说5元钱。
正吃着豆包呢,她又说她们准备下手擀面吃,问我吃不吃。我说少吃点也行。
这是用她们自己磨的小麦粉擀的面,吃上去麦香味十足,是小时候的味道。
吃饱喝足后,我准备结帐。她说不着急,让我到房间睡上一觉再说,还一再强调,房间不收费。
房间里特别阴凉,不用开空调温度正合适,硬板床上干干净净的,躺在上面很解乏。刚想睡着,老伴儿发来微信,说他已经上到嵩顶,也找到了下山的路,休息休息就下山。
我特意看了下时间,此时是下午2点一刻,也就是说,他用了4个多小时才登顶,比正常情况下多用了一倍的时间。
无论如何总算是有惊无险,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没了牵挂,便很快进入了梦乡。
一觉睡醒,继续坐院子里等。下午4点多,他打手机说快到了。我赶紧让女主人给他整点吃的。她说手擀面吃完了,只有豆包和小米粥。我说可以,只要是热的就行。
老伴儿过来时,豆包和小米粥刚刚热好。他三下五除二吃完后,我让女主人给我装几个包子,连同我和老伴儿吃的一块算帐,并对她们表示了衷心感谢。
离开小院,老两口上车打道回府。路上他给我讲了这次上山的经历:
他一路上都是跟着路书轨迹走。刚开始有路,而且路的方向跟轨迹一致,就沿着路一直走,很长时间都没看路书。
当发现有些不对头时,再一看路书,坏了,已经偏离路书方向很多了,必须翻过一道山梁、穿过两条山沟,才能走上原来的正道。
他只好找了一条放牛小道走,但是走着走着就不见路了,只能在灌木丛中披荆斩棘,艰难穿行。加之近期山上雨水较多,土质松软,上面还落有厚厚的一层树叶,走起来一步一溜,相当吃力。
有好几次他都想打退堂鼓,撤下来。一想在没有路的情况下已经走了这么远,下去会更艰难,而山顶就近在咫尺,还是继续前行吧。
最后他凭着意志力,咬着牙终于登上了嵩顶,来到了嵩顶森林公园至峻极峰之间熟悉的小道上。
他在小道上休息了好大一阵,才缓过来劲儿,接着开始沿去年冬天那次的登山道下山。
元龟峰石刻字就在下山道的一个岔路上,但是需要走一段距离,还要再爬一个山坡,且须再原路返回。
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忍着酸痛的双腿,来到了石刻字前打卡拍照,算是了却了这桩心事。

他说,这是他登山以来最艰难的一次。背包里的食物饮料吃干喝净,汗出得连背包都浸湿透了。往上登时,走不了几米,双腿就坚持不住了,这时无论下面是啥东西,都必须一屁股坐下歇一歇,否则寸步难行,特别狼狈。
想想我俩登山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是淡定从容,何曾狼狈不堪过。我怀疑他身体出状况了,开始各种猜测。
今天早上,他双腿无力酸疼的症状已基本缓解,他怀疑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
是呀,出那么多汗,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可不就电解质紊乱了。
要说都怪他自己,这么仓促去登山,出发得又晚,还以为自己轻而易举就拿下了,甚至连硬实一点儿的食物都没带。看看,又被教训了吧!
对嵩山必须长存敬畏之心,一点也不可轻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