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主要总结《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找回勇气这一主题。勇气是书名涉及的内容,可见其重要性。
什么是勇气,为什么要找回勇气
找回直面问题的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课题,其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即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回顾一下,阿德勒认为人生课题包括工作、交友、恋爱三大人际关系相关的课题,人际关系是人痛苦和幸福根源。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很多问题背后都是我们首先在逃避人生课题,比如一告白就犯“脸红综合症”,实际上是首先产生要逃避心理,因而在身体上产生配合的反应,使得自己能够欺骗自己使因为有了脸红所以不能去告白。根本上就是因为害怕告白失败而选择逃避。包括告白内在,其实很多事情到最后我们都是害怕无法和别人继续建立融洽的关系,害怕自己无法自处。阿德勒认为勇气是治愈害怕的解药,因此要找回勇气。
如何找回勇气
我总结了其具体方法如下:
1.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2.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3.按照存在标准来考虑的话,我们仅仅因为”存在于这里“,就己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对于自己,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综合勇气的定义,可以得到找回勇气的完整链条,如下图。

存在和一些行为都能让我们感到对共同体有用,因而我们能感到有价值,有价值就有勇气,能去面对人生课题,而面对的结果是产生积极的行动,因此能产生正反馈形成对勇气和价值的循环。
关于价值和存在的分析
这个逻辑其实很有意思,勇气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一种心理品质,而阿德勒将它放在核心的位置,并自然地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分析了勇气来源于价值。这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个改变自我的机会,不再把勇气看成天生的品质,而是纯粹的来源于价值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价值观历来是哲学社会学中的核心命题,解决了价值问题就解决了勇气问题,将看似捉摸不透的心理问题转化为一个被更广泛回答的问题,联系合理且扩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价值的核心在于有用处,我记得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当时老师让大家分析“人幸福的根源”,我印象很深刻,柏拉图的结论是就像工具的作用是被使用一样,人的头脑的作用是用来分析规划问题,作为工具的幸福是被使用,因此人的幸福也来源于头脑理性的使用。也就是,只要你充分使用了自己的头脑、身体,让它们发挥了它应该的作用,这样的行为就能带来幸福,这和阿德勒“对共同体有用”的思路是相同的。
但“存在就有价值”这一观点使得人被赋予了天然的价值,在容易让人勇气受挫的现代社会更能给人信心。而这一点也不是虚构的自我安慰,而是因为每个人都难免处于人际关系中,都会影响身边的人(共同体),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每个的存在都必然对身边人(共同体)产生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已经发挥了并正在发挥价值。有了存在的观点,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就都符合勇气产生的完整链条,即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面对任何课题的勇气,这份力量就来自于我们自身。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宇宙中的力量创造了我们,让我们能够存在。
找回勇气之后?
那么有了勇气面对人生课题了,然后呢?就像有勇气承认了自己不敢表白,那么然后呢?有时候选择逃避就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因此应该掌握面对课题的方法。大概看到了下一章提到了一些原则性的方法,留在下次总结。自己目前的看法是,多去学习各种方法开阔思路去应对,至于结果则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能太强求。
但无论如何,有勇气面对是第一步,如果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分离出来,认真的去面对,那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生活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而只要去面对了,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胜利,至少我们找回了自己,我们时刻提醒去面对自己的课题,我们敢于去过自己的人生。
总结
这周主要总结了找回勇气的步骤,梳理了勇气建立的链条,是从有用到价值,再到勇气和面对人生课题的链条。其中因为只要存在就有价值所以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勇气链条,而且随着不断积极面对人生课题,能不断感受更多价值和勇气。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没有理由再去选择逃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