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奢华‖山西太谷·曹家大院

作者: 陌上花开一水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17:35 被阅读0次

(一)

曹家大院——低调奢华有内涵,晋商大院。

同事父亲病故,和老公驱车前往太谷。回来顺路参观了太谷三多堂,也叫曹家大院。门票60元。停车费10元。

太谷三多堂亦称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家的一个堂名。

三多指多福、多寿、多子。

三多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10600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含15个小院,3个倒座楼,3个堂厅,3个主楼,共277间房舍。

三多堂墙厚楼高,宛如城堡,楼宅大院宽敞宏伟。

整座建筑沿袭了明代古朴简洁的风格,是明清建筑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


曹家从明末到民国26年(1937年),300多年间在国内外开设商号大大小小640余座,遍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东京、伦敦、莫斯科、伊尔库斯克等地,资产达1200万两白银,雇佣掌柜、伙计达3.7万人之多,被誉为晋商首富。

曹家在极盛之时,在北恍村相继建起了一批布局庞大富丽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东古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 以“福”、“禄”、“寿”、“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

幸存下来的最为有代表性意义的“寿”宅院三多堂,一堂就代表整个曹氏家族的民声与威望了,“三多堂”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名,寓意为“多福、多寿、多子”的“三多堂”。

鸟瞰曹家大院全貌——

曹家经商史主要反映了曹家历代从艰辛的创业到创造辉煌到走向衰落过程。

有创业阶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辉煌时的“辽奉蒙俄六百座”,“福禄寿喜四合围”;有衰落时的“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

从其300多年的盛衰史中可以体味许许多多富贵的商训。

三多堂博物馆展品丰富,明清家具展陈列有1000多件明清家具,用材考究、做工精良、造型独特、雕琢细腻,极具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珍宝馆展出的金火车头钟、《清明上河图》、羽毛镜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是三多堂博物馆的精华所在;瓷器馆陈列有近2000件瓷器,有宋代“裴家花枕”、元代珐花缨络梅瓶和雍正、乾隆官窑器,令人留连忘返。是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

(二)

走进曹家大院,规模宏大的古建筑自然不必说,最有文化的当属那些有“画龙点睛”之作用的楹联。今天,我们就来节选几幅,供大家学习交流。

(1)

上联:推车扁担开创三泰商号;下联:三泰商号经营推车扁担。

此幅楹联写于“三多堂”内的神祖阁上。

对联中的“推车扁担”,正是记录曹家祖先靠着挑担和推车贩卖砂锅为生。

《太谷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曹家的第14世子孙曹三喜,独闯关东,来到东北热河朝阳县的三座塔创业求生。

最初曹家靠种菜、养猪、磨豆腐等小本生意起家致富,后开始着手商号,曹家逐渐发达。

发家后的曹家饮水思源,仍在宅院中的神祖阁上供着当年先祖卖砂锅用的扁担和推车,教育后代,世世代代不忘祖先创业之艰苦。

(2)

上联:忠孝两字传家国;下联:诗书万卷教子孙。

人生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但凡名门贵族,却始终不忘教子女后人,要坚守“忠孝”二字;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晓岚写的这幅对联中,含有 忠、孝、读书、耕田等读书人四样美事。

老曹家成为当地首富后,仍然将这一幅14字楹联,刻于东院的大门上,时时提醒着后人们,再怎么飞黄腾达,不要忘记做人的”老本行“:读书耕田。

(3)

上联:小筑三地弓,有池、有竹、有鱼,如悟须弥归芥子;下联:高螟楼百尺,宜奕、宜诗、宜酒,更鉏明月补梅花。

园中鱼竹,雅有幽致。从此联中,可见曹家对后人着重培养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比如院中,还有一幅类似的对联。上联:胸怀阔,才气纵横,不知是佛是仙是儒是侠;下联:诗滔流连,烟霞赏玩,最爱咏月咏花咏水咏山。

像这样陶冶情操,又立意深远,喻意深刻的对联,还有不少,如:大事岂能一清静;古贤终是异和同。闲来登山临水、何其趣也;静以读书评画,不亦乐乎。福慧双修须及物,身名俱泰要留余。万卷藏书宜子弟,诸峰罗列似儿孙等等;

”满室祥光凝五福,一堂瑞气庆三多“。正是曹家这些良好的家族、家风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使得曹家不仅突破了古人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规律,还一度实现了曹家持续24代家族兴旺不衰的奇迹。

而这些传统文化,至今读来都受益匪浅,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低调奢华‖山西太谷·曹家大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oy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