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外忧和内患。学生找工作时候处处碰壁,也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无目的求职和无竞争力求职,简而言之就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对方想要什么以及自己能提供什么。
理解企业招聘行为。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招聘,即他们的招聘行为原因为何。主要是三种原因:填补、替换和增加。因为某个岗位缺人,必须要有人才引入,或者是某个员工不合适需要另外安排人员,又或者是由于业务量增多或拓展需要而增加人手。当确定招聘原因时候,用人单位就会发布相关简章,寻求符合岗位的人才。不管是因为填补、替换还是增加,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有两个: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降低成本提高人员质量、组织创新等。
企业找人才的逻辑。人岗匹配是企业HR寻找人才的原则,因为当一个招聘岗位发布以后,不乏有求职者前来投递简历,而一般都是一个岗位对应多个求职者,人岗匹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岗匹配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是否和岗位、部门、公司匹配。求职者态度和能力是用人单位考量的两个维度,企业可以接受的人才可以是高态度低能力、高态度高能力的,但不会接受低态度高能力、低态度低能力的。企业求才的四道关卡有:简历、笔试、小组讨论以及面试。
辨识企业用人逻辑。企业就是以创造高价值的成果为导向的,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即使自己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也不能满足对方的需要,因为本身的无社会经验就是一个硬伤,除非自己能够满足他人的需求,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会受到企业的亲睐。对于高校学生,我们可以引导其做到的就是做好学涯规划,通过吸收、学习相应的知识,将理论引用到实际中,参加社会实践、兼职、任学生干部等工作,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可以填补应届生普遍客观存在的弱势。因为过去的行为和表现能够影响到现在的求职情况,所以把知识、经验、技能、个人特质进行梳理和提取很重要。

参考书:
职场菜鸟成长记《我们办人事儿》
台湾版《面试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