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7年前的今天,公元1868年03月16日,文坛巨豪高尔基,诞生于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
文坛巨人,苦难童年,志壮意豪。
忆人间尝苦,街头流浪;
大学求识,书海游遨。
笔绘苍生,
墨书民愤,
揭露沙俄罪孽滔。
三部曲,诉人生轨迹,世态目昭。
文学巨匠学识,
引无数贤才,仰俊标。
看《母亲》传世,英雄塑造;
《海燕》振翅,风雨冲飙。
唤醒工农,
抗争专制,
社会思波起巨潮。
千秋颂,赞高公伟绩,德韵长飘。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Maxim Gorky,1868年03月16日—1936年06月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前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四岁时父亲去世,被母亲带回外祖父母家,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十岁那年,开始独立谋生,经历了多种底层工作。
尽管生活困苦,但高尔基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在24岁时发表了第一篇作品《马卡尔·楚德拉》。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题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母亲》:190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描绘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工人党员巴维尔和革命母亲尼洛芙娜的形象,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崭新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
三部曲:指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探求过程,广泛概括了十九世纪70-80年代的俄国社会生活。
注:图片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即删
自度体‖仿沁园春·咏赞高尔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