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神话之下随笔-生活工作点滴山海经专业研究平台
山海经:不周之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龙星周天运行之道,共工无咎!

山海经:不周之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龙星周天运行之道,共工无咎!

作者: 李公子渊默 | 来源:发表于2019-07-30 18:02 被阅读1次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壮举,前人解释多从自然灾变角度入手,或求之于地震、或归于陨星,而对于其中蕴涵的与原始天文学的含义只字不提,因此南辕北辙。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观山海图~

(一)屈原天问共工之怒

最早记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是楚国诗人屈原,他在参观楚国宗庙祭祀的壁画后,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屈原

“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天问》王逸 注:“康回 , 共工名也。

康回,一个解释为即水神共工;凭怒,盛怒也,整句话在问:共工一怒之下,为何大地向东南方倾斜?只是,当时的屈原也没法解释这个问题,只能报以一声悠悠长叹!

康回凭怒

这一故事较为完备的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文训则通篇讲述天文历法相关,所以将共工之事置于此,其中蕴涵的深意显而易见,共工怒触不周山或与天道秩序、天文历法息息相关!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水神共工

在这个故事讲述之前,先构建了宇宙景观,天地由阴阳二气构成: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凝滞为地。然后,便将“日月星辰移焉”与“水潦尘埃归焉”归结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从而导致的天、地倾斜!

这般用故事演绎解释自然现象,虽是民间口头传统中司空见惯的套路,但自然与天文也并非凭空捏造。

(二)不周之山在何处?

周,本义:周密, 周到而没有疏漏;不周,即不圆满而残缺 。因此,不周之山,直译过来就是:不周密的山或者说不完整的山。

第一处,在《山海经·西山经》中: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不周之山

不周之山 ,在[郭璞注]中写道:

“此山形有缺不周帀处,因名云。西北不周风自此山出”,也就是说,不周山的名称,出于其山形不是封闭而是有一个缺口在西北方,西北风从此吹过!

另外一个记载,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不周山

这里的“不周负子”其实就是“不周”,负子二字有可能是衍变之文,在郭璞的注释中亦只释“不周”。就是说,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个角落,有座山断裂而合不拢,名叫不周山。

看得出来,两个经文有共同之处:

1.不周之山,均地处西北方位

2.不周之山,因其山形有缺、不合而得名

不周之山

而一个矛盾在于:争斗的起因有两种,其一为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其二为禹治洪水、逐共工,杀其臣相柳于不周之山!虽然对象不同,但说到底无非是炎黄斗争神话的余绪而已!

(三)西北曰不周——天文与地理

为什么不周之山在西北?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淮南子·地形训》中,历数了八方之山,称“西北方为不周之山”,也就是说西北方之山就是不周之山;巧的是在《淮南子·天文训》中,叙述八节来风时,又称“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西北风为不周风。

而来,也传递了重要信息:不周风距冬至四十五日,即三个节气,适值立冬,所以在此文中,不周代表着秋冬之交的节气!

不周,与其说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与其按图索骥寻找地理上的不周之山,不妨考虑天文历法上的不周之山!

(四)共工怒触不周山

之前我们解析过相柳为冬日之龙星、烛龙为秋日之龙星。回头再看,所谓共工怒触不周山,实际上可能正是描述秋冬之交的龙星星象,此时龙星徙至西北方,开始隐没于西北群山之后。

龙抬头

“触”意味着以角相抵,而苍龙星首宿即为角宿,角宿最早没入西北群山,便呈现出“龙星以角触山”的景象!口口相传就讹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而龙星隐入西北群山之后,整个冬天都会潜藏于北方隐而不见,反应在神话传说里,正如《淮南子·原道训》:

“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

其实,古人的宇宙观基本上来源于对天象的直观经验,在先民眼中除了北极星始终高悬之外,其它星辰和龙星一样,都会周天运行,呈现一个没有闭合的圆周,只有东南西可见,而北方残缺不全。

苍龙星宿

这一运动是从西北方开始,历经东升、南中、西流之后,纷纷坠落于西北,所以才有了“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古人不知,所以才将共工拿来做了替罪羊!

——丸——

文/Muscle书生李长风

相关文章

  • 山海经:不周之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龙星周天运行之道,共工无咎!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绝对算得上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壮举,前人解释多从自然灾变角度入手,或求之于地震、...

  • 黟鳞记 (2)

    目录 上一章 开卷有言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不周山乃天之支柱,支柱...

  • 不周山记

    上古世纪,女娲与共工斗法,共工不敌女娲,一气之下怒触不周山。 不周山原为天地支柱,自盘古开天辟地后支撑苍天,共工撞...

  •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我们对人、社会、自然事物的认识,总是从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的。而我们一开始的手段,总是从观察开始,然后再深入了解,...

  • 共工,共工

    共工,共工 不周山很疼 嘶鸣呼喊杂沓步伐 撕裂不周山 还好有火,女蜗冶炼 红黄青白灰的五色石浆 清溪里小鱼游过光滑...

  • 读山海经有感

    山海经-射日 夸父逐日丧九泉。 后羿为友复仇念, 冰弓落日天下安, 嫦娥飞升广寒殿。 山海经-补天 共工怒断不周山...

  • 山海经之不周山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零一:不周山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2日 山海经西山经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一座山...

  • 共工为何撞不周山

    今晨堂弟在看中华神话故事,我拿过来翻了几页,看到共工怒撞不周山,主角有两个,看题目就知道一个是共工,另外一个嘛,不...

  • 共工怒撞不周山

    (1)女娲创造出人和动物之后,大地之上兴兴向荣,为了更好的管理大地,她任命了中央天帝行使神权管理大地。 (2)有一...

  • 真与假

    共工与颛顼争帝,不得民心,为表决心,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说来也奇,不周山虽倒,然三界仍存在,混沌亦清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海经:不周之山不是一座山,而是龙星周天运行之道,共工无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fo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