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记》新采120:礼运·六六“大顺”的文明密码

《礼记》新采120:礼运·六六“大顺”的文明密码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5-01-31 12:12 被阅读0次

《礼记》新采120:礼运·六六“大顺”的文明密码

人若没有一丁点儿的贪心,这个世界大抵也是很难有动力向前发展的。人若是太过于贪心,常常忘乎所以,看不到本该看到的更为全面的世界。

《论语·先进篇》中,孔子感慨:颜回这孩子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美,但他却时常陷入困窘(最后居然还短命)。子贡这家伙不怎么对老师言听计从,时不时去做点买卖,猜测行情,居然发了不小的财。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尚且有这样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个邦国而言,又哪里有什么必然致胜的法宝呢?

孔子的办法很简单。他努力在自己身上杜绝四种情况——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要去除人为造成的“意、必、固、我”之心,回到切实的客观状态。不要老是想着“药到病除”,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现实一点,能够“退而求其次”也是好的。

“信近于义”、“恭近于礼”、“刚毅木讷近仁”,这些都是孔子“退而求其次”所求的尺寸之进。他甚至直接讲:“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甚至在教育人这个严谨的领域,孔子一方面强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没有比这个更完美的了。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指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退而求其次,搞出一批狂、狷之士也是不错的。《大学》有“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的说法,《中庸》有“道不远人”、“忠恕违道不远”的思想,这些都是对孔子务实态度的一种继承。

从这个角度讲,治理天下立意不可以不高,否则便等而下之了。但具体的治理又不可以不切实,否则便没有下手的地方了。立意上要有直追尧舜的意思,行动上要有从具体切实处入手的本事。立意上有直追尧舜的意思,便山外总有一山高可以追赶。行动上要有从具体切实处入手的本事,才会有切实的尺寸之功,“功成不必在我”——但其功不能没有今日之我!

(一)治国以礼——邦国“大顺”的秘密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治理国家不用礼法,就像没有农具却要耕地;制定礼法不依据道义,就像只耕地不播种;讲道义却不学习,就像播种后不除草;学习却不结合仁爱,就像除草后不收割庄稼;结合仁爱却不用音乐调和,就像收割后不吃粮食;用音乐调和却不达到和谐,就像吃饭了却不长肉。 个人身体健康强健,是一个人通过“饮食”得到较好惠养的标志;父子情深、兄弟和睦、夫妻恩爱,是一个家庭通过“恰当饮食”得到较好惠养的标志;官员守法廉洁、君臣各司其职,是一个邦国通过“恰当饮食”得到较好惠养的标志;天子以德治国、诸侯以礼交往、百姓彼此信任,是整个天下通过“恰当饮食”得到较好惠养的标志。这就是“大顺〞——一种让生者安乐、死者安葬、鬼神安宁的永恒秩序。

今天,我们讲“六六大顺”,这个“顺”居然是从“礼”推导而来的。由礼而义,由义而学,由学而仁,由仁而乐,由乐而顺。礼、义、学、仁、乐、顺,正好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邦国礼乐文明治理体系,这个体系指向一个“顺”的结果。

身体康健是一体之顺,家庭和睦是一家之顺,国泰民安是一个邦国之顺,万邦咸宁市天下之顺。天下之顺叫作“大顺”,“大顺”基于邦国之顺、一家之顺、一体之顺。而这种种的顺,向前理的话,无非一个“礼”字。

(二)“大顺”的背后是天地和合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

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在这种完全和谐的状态下:万事交叠却不混乱,同时进行却不冲突,细节周全,道理通达,繁茂而有条理,万物相连却不互相妨碍,变动却不互相伤害。能明白这种和谐的人,才能守护国家于安定之中。

礼法的不同规定,既不过分也不欠缺,是为了控制人情、化解危机。圣王顺应自然:不让山里人住水边,不让水边人住平原,避免资源匮乏;按时使用水火金木,婚配嫁娶合乎时宜,封赏爵位注重德行,使民力顺应天时,因此没有水旱虫灾,百姓免于饥荒疾病。

于是天不隐藏它的规律,地不埋藏它的宝藏,人不遮掩他的真情。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山中现出宝器车驾,河出龙马负图,凤凰麒麟栖息郊野,龟龙游于宫廷池沼,鸟兽的蛋和幼崽随处可见。这一切没有别的原因,只因先王通过礼法贯彻道义,用诚信实现和谐,这就是“大顺”的真正体现。

孟姜女能哭塌长城,窦娥能招来六月飞雪。圣王治理下能够“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真要能国泰民安,真要能民富国强。出几个阿谀奉承之辈,弄出点天降祥瑞的神奇现象来,也是无伤大雅的。历史上,出祥瑞最多的大都是治世。饿得肚子吃不饱饭,连阿谀奉承这种事也难以“名垂青史”。

相关文章

  • 《礼记》《礼运》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孔子曰:“大道...

  • 小石头读小古文《诸子名篇》3

    礼记.礼运 (节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 年初六

    今天年初六,人人都在群里面说六六大顺,是啊,祝六六大顺。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各种事情都顺顺利利! 今天路上特别多车...

  • 学习笔记2:封建社会时期的大同理想

    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礼运》篇大概产生于秦汉时期,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王朝已经确立,...

  • 《四书五经》之精华(七)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

  • 艾伦的每日一画--金猪纳福

    金猪纳福,六六大顺。——艾伦

  • 六运俱通 六六大顺

    吉祥如意。 吉祥话, 吉祥数, 吉祥物, 吉祥图, 吉祥果, 吉祥堂, 吉祥号, 吉祥家。 过年真好! 每天都被各...

  • 从老伴骨折说开去

    老伴今年六十有六,正当大顺之年,竟然摔骨折了。让人意外。由此想到了许多。 运气 “六六”大顺。能信...

  • 历史

    中国 《易·系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 《礼记·礼运》...

  • 每日国学|天下为公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大意】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记》新采120:礼运·六六“大顺”的文明密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pfy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