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一直是餐饮界的无敌广告语,画风一般主打温暖感孝的画风
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那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巴不得赶紧回家找妈妈
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心心念的,就是从小吃到大的妈妈做的菜,吃惯了是一回事,好吃也是真的。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味道=好吃。然而!有那么一小撮可怜的娃娃,对他们来说,妈妈的味道≈能吃。他们的味蕾自幼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他们的美食人生从小就开启了Hard模式;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一条生活真理:凡事总有例外
/1/
老妈做的肉是白白的,鸡肉没味道、鸭肉没味道、牛肉像口香糖一样嚼不烂、羊肉很膻、鱼肉连肉味都给做不见了......我实在吃不下就吃的少,出去吃饭好不容易能吃个肉好开心,亲戚问我喜欢吃什么。老妈抢答:她不吃肉,在家就什么肉都不吃!
/2/
我妈简直是神仙级别的对付,早晨炒土豆丝,里面竟然只有土豆丝,洋葱、青椒等等其他的毛都没有!中午炒豌豆,同理没有任何配料......晚上更过分,早上和中午的剩菜一起炒。再吃不完明天加水熬汤了.....
话说没有任何配料的炒豌豆=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3/
我13年搬到澳大利亚,接老妈一起过来生活。打开冰箱经常是这种情况:朋友结婚时带回来的年糕、中国亲戚2009年带过来的麻花、我小侄子一周岁生日庆典时候拿回来的剩菜、我刚搬家时候招待朋友们吃剩下的、甚至还有我刚到澳大利亚为了吃涮羊肉,自己带过来的火锅调料......上面写着生产日期2004年。
/4/
米醋凉拌,甜面酱刷炸鸡排,油炸食品油没开就下锅,腐乳汤倒进面条里血红色的一锅......方便面留下的调料我无意间放在了她的视线范围内,结果我一个没盯住她就哗一下倒进炒米饭的锅里了...这个见啥吃啥的做法让我想起了一个很厉害的人物= =
/5/
对这种群情激奋,肆意鞭挞母亲大人厨艺的批判大会,在某些苦逼的孩子眼里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怒吼道:吃妈妈做饭难吃的人,有想过我们这些妈妈从来不做饭的人的感受吗!知足吧你们!妈妈不做饭?那不就是
/6/
有一天她总共烧了俩菜,一道红烧肉她加了醋,另外一道平菇炒鸡蛋我吃到了盐,不知道放了多少盐。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可能现在的盐比以前要咸了,盐比以前咸了......要知道如何让盐变得更咸一直是食品化工界的一道难题
/7/
每次寒暑假回家都会瘦,特别想回学校吃食堂,食堂师傅很欣慰
最后
老湿给你们讲个故事,希望你们能理解那些做饭难吃的妈妈们!
在米国,有个11岁的娃娃,叫弗里恩·麦克格雷,有着一位做饭极其难吃的母亲,能在厨房做出各种难吃黑暗料理的“高手”。生活的“艰辛”迫使我们的小弗不得不自己拿起了厨具,从此开启了开挂的厨师生涯
如今小弗同志已经为120名顾客掌勺,经营着一家拥有18套体验菜单的临时餐厅,这几年中给批评家和食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名来自圣费尔南多谷的男生去过比弗利山庄的BierBeisl餐厅,为40位客人制作一套12道菜的大餐,价格是每人160美元,现场提供的菜肴包括西柚干菊芋酱、烟熏鲟鱼、野菌牛肉、西芹根、黑醋和咖啡。
你们明白自己妈妈的良苦用心了吗!!还不快去自己学做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