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容易发呆。我老婆如果看到我发呆,会问我在干嘛,我就告诉她,我在思考人生。然后她会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思考得太多了。别人是用百分之一的时间思考人生,你是百分之二十。
我原以为这是我独有的毛病,今天看《圆桌派》第三季关于读书那一集,张立宪说有些“无用之书”就是让自己犯会儿呆,我才知道,原来这是读书人的通病。

我经常不得不克制自己这毛病,让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在每一个当下,工作、生活。我常常会想:究竟是像我这样整天思考着度过这一生比较好,还是整天傻乐着度过这一生比较好呢?我该如何选择呢?我的后半生应该怎么度过呢?
关于人生及选择,有这样一部电影:


年轻的艾莉丝因为在家乡爱尔兰工作前景渺茫,不得不离开妈妈和姐姐萝丝,只身前往美国谋生。







这时候,她没办法选择。
到了美国,通过帮助她定居的当地牧师弗勒德神父,她得到了一份售货员的工作。一开始,人生是艰辛的。
陌生的环境:

挑剔的房东:

苛刻的上司:

无尽的乡愁:

渐渐的,一切好起来了。
在老牧师的帮助下,她开始进修簿记:

她有了个意大利裔的男朋友,憨厚的水管工托尼:

她的室友们渐渐友好起来:

去男朋友家吃饭,唯一表现不够友好的小朋友在大人的督促下真诚道歉,其乐融融:

房东对她青睐有加,让她住最好的一间房,方便她早出晚归:

上司惊异于她的变化:

一切都那么顺遂。
这时她的姐姐萝丝突然去世了。

悲痛之余,她想家了。她要回去一阵子。从前她没钱买回去的船票,现在有了。
男友托尼在她临走前,为了留住她的心,各种画饼:


还赶紧办了登记结婚手续:



回到爱尔兰,她认识了姐姐的朋友,大帅哥吉姆:

同时临时接手了姐姐的会计工作,倍受认可:

于是她开始感慨:

她开始忘记美国了,甚至不知道该给托尼写信说点啥:

她动摇了。她很可能不回美国了。
这时一个刻薄的女人出现了,她知道艾莉丝在美国的秘密:

艾莉丝无法再隐瞒下去,她告诉了妈妈,内心也做出了选择:


于是,岁月静好。



还记得我篇头的问题吗?
人生苦短,但求心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