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高顺岭 文/踏歌山水
1
唐代张彦远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这话有失偏颇,但不无道理。
中国画强调画外功夫的修为,讲究“三绝”、“四全”,重视“以书入画”,所谓“韵”、“书卷气”皆来自于画外功夫。
先做文人,再当画家,表现在作品上,是画家自身素质与气质的自然流露,对汉学无精研者而不能,流传至今的好作品无不如此。
高顺岭先生自幼秉承家学,善诗词、工书法,所作国画清雅高古,气韵生成,画里画外透出玲珑文心,书卷气扑面而来,放在古代,即是张彦远所说的“逸士高人”之作品了。
读高先生《溪山探幽图》,仰慕起魏晋文人风范,画中茅屋数间,建于高山流水之下;草木葱茏,苍翠于溪边岩石之上,古人于茅屋中或读书或闲话,舒适恬静,不问朝夕,甚至“不知有汉”。
2
一策杖长者漫步于蜿蜒山路,许是游玩至此,见此幽景缱绻忘归,欲穷美境,然放眼望去,画的右上角石阶若隐还现,恍惚又是一处幽景,美境如何可穷?
又或许是“萧然无事”探访隐居东山的老友,怡然前往,欲与老友把盏邀月,彻夜长谈呢!着红衣者,古之士也,自然是有此雅兴的。
此画设色浓厚而不俗,用墨丰富而不板,笔法简洁灵动,特别是瀑布边的山崖,数条墨线几乎贯穿整张画纸而不生硬,神乎其技。
瀑布从绝壁流下,表现得很安静,并无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枭气,象是迎合着我们崇尚的中庸之道,意趣盎然。
长款题:溪山探幽图,作五律:仙风古调环,松色步崖关。皓首云飞度,迟行水汩潺。半山花树倚,一径笛声闲。众鸟归林处,清凉动月湾。
诗作雅致怀古,书法秀气略拙,可窥高先生的文化底蕴。
3
近代受西画影响,很多画家用中国的文房四宝画着西画,不知墨分五色亦不知笔有骨法,根本无传统可言,已完全没有国画的韵味,而始于大唐盛于元清的文人画近乎断代,所能者寥也。高顺岭先生卓然于世,此幅《临水遇知音》当属文人画路的力作。
画以水墨为主,简洁生动,无一笔赘物,描绘之物似是而非,但主题明晰,立意深远,典型的文人画风。
画中几线山泉簌簌,如天外来水,氤氲生发,树枝倒挂壁上,红叶几点,如此美景,自是文人雅士的去处,三位高士也许邀约也许是偶遇,在岩石上畅论诗词,切磋棋艺,山石之间流水叮咚,似乎为高士弹奏着琴曲,虽无流觞曲水之趣,足有畅叙幽情之景矣。
《高山流水》千古绝唱,此画入眼难忘,观画者何以忍心打扰高士相会?远远的,我们只能静观。而我们,一个观画者,只愿在画外山水间结一草庐,备以桌椅,煮壶好茶,待高士能游步扣门,品茶清谈。高士无需识得煮茶人,煮茶人能为高士烧茶、沾染些许雅气足矣……
品读题画诗,沁人心脾,意境幽远:兰亭修禊子期寻,十里春风绿万林。深谷啼鹃逢旧约,高山流水遇知音。回看岭外轻云散,俯仰崖关广袖沉。坐待濂溪松伴侣,鸣琴一曲寄筠心。
高顺岭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高顺岭,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江苏省高等院校教职工书画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教育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江苏现代书画院特聘画家。
谢谢您的浏览。在艺术创作中,您有什么好的经验、体会及动态信息,或者推荐优秀艺术家、爱好者,欢迎通过“陈晓辉美术馆”媒体平台与众多艺术爱好者一起分享。
您的智慧,将会有助于更多热爱艺术的朋友圆梦!
期待您的大驾光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