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成为了太阳和月亮的模样,一个愈来愈炽烈,一个愈来愈清冷,那是否意味着终有一天会渐行渐远……
故事里的女孩爱幻想,爱浪漫,喜欢一切带着温度的东西,像她写在日记上的那样“有着飞蛾扑火的勇气。”故事里的男孩,安静又安静,喜欢一切自己能够掌控的状态,仿佛唯有平淡,才让他觉得安全。
岁月更替,时光流转,在广阔的天地间,她和他认识了许多年,彼此熟悉又彼此疏离。从前,在辽远的草原上,她总是说一些跟天空,大地有关的话,漫天的星星,晨起的朝霞,都是她话语里欢喜的部分。常常的,她一直静静说着,说着。而他只听,什么都不说,或者,只简单的答一句嗯。那时,即便是静默着的,一切也都是自然的,一如偶起的风,来去都是不经意的,宁静里的悄悄。
后来,她和他不约而同离开了距离天空和草场最近的地方,奔赴装满生活的远方,做着日复一日的事,望着日复一日的日子。行着行着,有些东西慢慢散落在了路上,来不及回去寻找,踏马而行,又上路了……
再遇见时,她看起来还是从前那个她,密密地说许多话,近时的天气,门前种了几年的一棵花树之类的,但话语里却是有刻意回到曾经语境的牵强,以及绕不开的客套。而他,看起来还是从前的他,默然不语之外,只低头时不时翻翻手机,不见了侧耳聆听的安宁,有些疲于应付,又似乎是确切地疲惫了。
她懊恼着,觉得自己的话语苍白到无以修补,同时,又不得不信服时间的力量:“我们终归还是不一样。”这句话,仿佛在作别那些知己般懂得的曾经,或者,更准确的说,祭奠那些逝去了光的从前。
他沉默着,继续着自己的执拗,不愿意解释太多,捍卫着他所定义的不伤害的保护,以实际的沉默,诠释着“无为而治”的字面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以消极的方式化解感受上的错位,他觉得,这是最好的回应。
她说:“我的心底一直有一棵开满繁花的树,直到有一天,终于把它种下。我以为,栽种后,它也就结在了你的眼底,枝繁叶茂,花香馥郁。然而,你竟从未曾看见……”
他终于抬起了习以为常低垂的眼帘,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以为,那不重要……”
她沉默了,再也不想用言语表达任何只字片语,语言从那一刻起,比沉默还要纤弱与无力。
又起风了,她拉了拉衣领,觉得一丝凉意穿过身体,终是入秋了。恍惚间,心底有什么东西松动了,她缓了缓神,原来那棵长在心底的花树,轰然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