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132期“游”专题活动。
“读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是句老话,也对也不对。
对呢,指传统农业社会,生存比较艰难,家长要求下一代,要务实,多读,多学有用的东西。
像《西游记》神神怪怪,务虚没用,孩子读不得。读了,一但耽于幻想,怎么务实?怎么成材?怎么成家立业?怎么挣(赚)钱养家?
所以,传统社会,大多读“四书五经”;还要请先生教,还要去私塾学。
因为“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治于人。”
我小时候,父亲在单位讲一套(思想教育),在家跟我讲另一套(如上,对我好)。母亲没文化,只是说,学点“成用”的,学好算术,珠算。
父亲虽没给我讲《西游记》,但喜欢讲故事。故事虚虚实实,既不务实也不务虚。
父亲一生,也不务实。他曾有学开汽车机会。
那时驾驶员吃香,如果会开汽车,开单位的车,能经常出差。外地土特,家里不会少吃,外地时兴衣衫家里不会少穿,还有,顺带个把人,顺便捎带点东西,人情没少做。
父亲先是开“东方红”拖拉机,那倒跑不远,都在“农场”田里转。后来有开拖拉机基础,有学汽车的机会,父亲没去。
为什么?父亲务虚又务实。父亲喜欢讲故事,喜欢跟人交往,喜欢唱歌,喜欢拉二胡。父亲选择当“干部”,靠口才,靠脑子吃饭。既他所说,“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但这个学不是书本学问,不是书本的知识,是社会学问,社会知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家逐渐要求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父亲失落了,后悔了,他没学历,卡住了,上又上不去,在单位跑龙套。那时,私家货车兴起,还挺吃香,还挺赚钱,父亲又说,那时学开汽车就好了……
我也喜欢唱歌,听歌,但不会乐器。我喜欢读故事,写故事,但不会讲故事。我的口才,脑子不及父亲一半。我不喜欢跟人交往,我选择务实,选择学技术,少跟人打交道。
“读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我读过一遍《西游记》,那是年轻时,后来再没读过。我喜欢现实文,喜欢读现实故事。
前段时间读《一句顶一万句》,同时也约读穿越小说。我能双向切换。我既能务实又能务虚。现实文有现实文的好看,穿越小说有穿越小说的精彩。
老话“读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不完全对。
我曾听过一句话“要学艺术,不要学技术。”
现实中,苦钻技术,苦苦卖力,终不如从艺者,不如管理者,不如营销者,不如直播带货者……
时代变了,“读了《西游记》到老不成器。”也要在变。











网友评论